方翔
第六粮油旗舰店沿街开设的现制切面售卖窗口越来越热闹;红宝石的鲜奶小方等“明星产品”开始上架销售……看似寻常的烟火气中,却蕴藏着城市最美的“风景”。
6月1日以来,上海市民普遍感受到日常生活在有序恢复。拿上海人喜欢的酱菜、腐乳来说,淮海中路上的上海全国土特产食品商场从6月初只能销售预包装,到这两天可以像以前一样进行随意搭配。不过,商场经营者也有担忧,这几天社会面零星出现新发、散发病例,让他们在防疫上不敢放松。
对此,南京路上的许多老字号也有同感。6月初以来,虽然许多老字号门店生意逐渐恢复,但疫情防控不容丝毫松懈,像邵万生的社区保供仍然持续,三阳南货店则在积极布置社区店的前置仓,希望能在未来的社区商业中占得先机。
大上海保卫战已经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要加快推动经济社会恢复重振,除了需要短期的、外部的强力刺激举措外,也需要市场主体不断拓展新空间、开发新业务、引领新需求。美团推出的预约理发服务,受到了市民的追捧,这两天的预约量相比5月7日同比增加了近十多倍。饿了么首批定制了200万份食安封签,免费投放上海,并将向商家提供订单补贴和激励、配送费用补贴、营销费用补贴等。
“降新增、防反弹”压力不减,疫情防控之弦不能有丝毫松懈,因为只有“防得住”,才能“放得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两手硬”是为了“两手赢”。在这个过程中,要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政府有关部门也要努力为企业发展营造更好环境,一业一策、一企一策,有求必应、无事不扰,让市场主体聚精会神干事创业,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把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我们坚信,如常的上海一定会回来,繁华的上海一定能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