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亦菲饰演赵盼儿
陈晓饰演顾千帆
□孙佳音
《梦华录》你看了没?这样一部史诗感并不算突出的偶像剧,这样一部甚至片名题字里都有错别字的古装剧,缘何能拿到苛刻的豆瓣网友8.8的高分?
有人说它值得,是近年来少见的“古偶之光”;也有人说它评分虚高、名不符实;还有人直言不讳地指出,它的高分主要得益于近年来国产古偶的粗制滥造。
到底,《梦华录》的高分是凭什么?
首先,《梦华录》的确不是一部典型的古装历史正剧,但或许就是这份不纯粹,成就了它的观众缘。在采用宋朝显著风貌特征的故事背景下,《梦华录》其实通过现代人的眼光,在对作品进行艺术表达。
比如,虽然借鉴了很多古画中的风格样式,但整部剧在服装造型上添加进不少现代审美思路,这让它更轻松地赢得了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追捧。比如,《梦华录》虽然由关汉卿的元杂剧《赵盼儿风月救风尘》改编而来,但实际上关汉卿的故事只占据前六集,此后30多集都是原创剧情,除了最叫观众日思夜想的爱情戏,还有赵盼儿、孙三娘、宋引章如何“北漂”闯东京的事业线。编剧张巍说,关汉卿笔下的女性人物,即使放到今天来看,她们身上所呈现出的侠义、善良、勇敢、聪慧等性格特点,也是非常具有现代精神的。导演杨阳说,他们是在用古装表现“现代”生活。面对挫折不认输,互助互爱实现理想的价值观,显然与当下的观众产生了碰撞与共鸣。
其次,虽然《梦华录》在不少细节上被网友挑出了毛病,但你很难否认这是一部很美的戏。美,不是简单的没有塑料特效,没有抠图置景,没有大柔光滤镜,虽然这充斥在我们这些年来看过的大多数古装偶像剧里。美是活色生香,是美艳、生动,是一个非常有烟火气的市井,也是导演无声胜有声的点染成画、以景衬人。
杨阳回忆说,开拍前他们到开封府、无锡、江南一代的水乡古镇做了很多考察和采风,慢慢去找这部片子的调性,“我希望我们的景不要太堆砌,让演员穿好了服装,站在那个景里,他们浑然一体,成为一幅画面。”于是,我们看到赵盼儿的湖边茶坊,临水而建,杨柳成排,近处二三客人喝茶聊天,远处碧波荡漾,看上去诗情画意,清雅别致。我们也看到衙门重逢那场戏,赵盼儿穿越拥挤人群看到了屏风后面的顾千帆,两人只用眼神上的交互,就道出了心绪上的暗涌。
在豆瓣的短评中,有一条这样写道:“千帆坐船离开,从灯火辉煌漂向黑暗水域,眼睛却总飘到楼上目送他的盼儿身上。”没有说在哪一集,也没有配图,但却收获了超过八千个点赞。关于香云楼送别这场戏,杨阳在微博阐述,拍到盼儿和千帆告别这场已是半夜,累得说不动话,只是自己心里清楚想拍什么,“那是一种克制的情愫和安静的波澜。月下,微醺,一人在水,一人凭栏,眼中泪,心中事,意中人,波声、虫鸣,旁人话音皆不入耳,时而清晰、时而模糊,心中只有彼此……”助手们说,当时真不理解导演在拍什么,看到成片后,明白了。导演自己说:“国画讲究留白,毋需太满。”
最后,不得不啰嗦地夸一下《梦华录》的选角。上述的两场爱情戏,如果不是刘亦菲和陈晓来演,会不会观众就没有那么买账?很残忍地说,答案可能就是肯定的。
在定位上,《梦华录》就是扎扎实实的一部古装偶像剧,尤其在故事逐渐展开之后,大多数观众看剧、追剧最大的动力正来自于看编剧“发糖”。这份爱情糖精叫人沉醉,一方面归功于编剧和导演,《梦华录》没有使用“一见钟情”的古偶模板,而是让男女主在“不打不相识”中慢慢摸索、彼此吸引。另一方面,糖精的香甜醇厚要归功于男女主角的成功选角,赵盼儿和顾千帆这一对已然牢牢坐稳观众心中的“顾盼生辉(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