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清
“老张,老王,你早!”这是哪个在打招呼?老张、老王,四处张望,没有人,出现幻听幻觉了?“我在这里呢!”抬头一看,原来是单杠须生陆师傅。他正骑坐在两米多高的单杠上小憩看风景呢。后来人们就晓得了,但凡有人招呼,地上没有人,直接朝上看,保准是陆师傅。
陆师傅为何被称为“单杠须生”?每天早上,陆师傅准要到小区的运动场玩单杠。只见他屏气聚力,一跃而起,双手抓住单杠,随即引体向上,然后左右手分别发力,将人撑起。这时他要亮出看家本领了,两手握住单杠,肚皮紧贴单杠,双腿向后荡几下,只听“嗨”的 一声,用力一甩,整个人以肚皮为半径,以横杠为中心,由后向前,由下往上,逆时针旋转起来。“一个、两个、三个……”旁边晨练的居民在计数,“二十一个、二十二个。”乖乖!不简单!用专业术语来形容这个动作,叫“大回环”。不过这是改进型的,跟专业运动员是有区别的。
“大回环”结束,陆师傅跳下单杠,扩扩胸,甩甩膀子,跟人说说话。此时你再看看陆师傅,气息均匀,不咳不喘,仅是脸有微汗。稍事休息,他又纵身一跃,又上了单杠。“大回环”每天他要玩六七组,一百多个。练过单杠,还要玩玩双杠,一会儿又大幅度地蹬踏着“太空漫步机”,有时还要爬到健身器材的“云梯”上,晒晒太阳。
陆师傅今年75岁,原是客车厂高级钳工,还是个抗美援越的老炮兵。退休后除了带孙子,干脆就锻炼身体,这一练就是15年。对于“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生活理念,陆师傅是最好的践行者。
陆师傅有两个活泼好动的孙子,尤其那五六岁的小孙子,看到健身器材,就浑身是劲。一把抱住两米多高的单杠立柱,手脚并用,眼一眨,就爬到单杠的顶端,立马抓住横梁,晃来荡去。过足瘾,双脚又勾住立柱,双手同时虚抱立柱,眼一眨,又滑落下地。
人们为何称陆师傅为“单杠须生”呢?开始有人叫他“单杠达人”,大家觉得如今叫“达人”的太多、太直白,就根据他的特点:一是陆师傅平时喜欢哼哼京剧,还是老生的戏,老生就是须生;二来结合年龄特征,七十多岁的人,恰是须生。索性将“达人”改为“须生”,两个字一改,叫起来响亮、听起来也更舒服。这真是民间有智慧,亦有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