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4日 星期三
浪漫而勤奋的回报 申城献血点陆续恢复 2022年度“沪惠保”正式发布 如常收到每日《新民晚报》了
第7版:上海新闻 2022-06-10

如常收到每日《新民晚报》了

110余万份报刊5天内补投递完毕,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上海自6月1日起进入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阶段。过去一周内,本市绝大多数报刊订户都能如常收到每日的《新民晚报》等报刊了,很多订户还一下子收到了前两个月积压的报纸,这份“精神食粮”让订户们喜笑颜开。而这背后,凝聚了邮政投递人员无数的汗水,其中上海市黄浦区邮政分公司在6月1日至5日,将积压的110余万份报刊补投递完毕。

4月、5月,新民晚报社的编辑记者克服重重困难,坚守岗位,每天坚持出版报纸。但由于疫情防控要求,各社区封闭管理,《新民晚报》无法及时送到读者手中。6月1日起,除现有封控区外,全市范围内订户基本都能如常收到每天的《新民晚报》,本市各邮政支局也开始将之前未能投递的报纸,为订户分批补投递。但因各区域进度不同,敬请读者耐心等候。

据上海市黄浦区邮政分公司寄递事业部副总经理张海岭介绍,黄浦区范围内有6个邮政支局、共计204名普邮投递员,负责1000多个小区及商务楼的报刊投递工作,每天需投递《新民晚报》等报刊8.5万份。4月1日起浦西开始封控,如果邮政部门在封控期间什么也不做,每天8.5万份报刊积压下来,恐怕连堆放的地方都没有。

事实是到6月1日时,整个黄浦区积压的报刊“只有”近120万份,邮政分公司是如何做到的?“4月1日起,我们有48名留守人员坚守岗位,到了5月中旬增加到了96人,他们不仅配合街道送保供物资,也在继续做着少量投递报刊的本职工作。”

5月上旬,黄浦区邮政分公司要求各投递单位做好区域内党政机关和重点企事业单位的电话联系、上门走访工作,形成联系台账,详细记录用户对报刊投递需求及复投时间,优先保障重点报刊投递不中断;同时,充分调动留守人员,对每日新来的报刊做到及时处理,并按户捆扎,为随时复投做好充分准备。

到了5月中下旬,随着防范区范围越来越大,很多小区开始允许送报刊到小区门口了。黄浦区邮政分公司在之前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加强与属地街道、居委的对接沟通,协商投递方式;通过系统查询用户联系方式,主动联系用户,商定投交时间、投交地点;投交时参照包裹快递投递方式采取无接触投递至小区(用户)指定部位(报刊按户捆扎、批注具体门牌室号),由用户自取或小区志愿者投递上门。

任劭谦是黄浦区邮政分公司金融业务部员工,平时没送过报刊,但他主动加入到临时投递员的队伍,在一个时期内负责斜土路80弄小区内“最后100米”的报刊投递工作,每天要投递三四百份报刊。

5月31日,上海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前一夜,黄浦区邮政分公司已恢复完成了黄浦区范围内所有党政机关、30%的企事业单位及私人用户的报刊投递工作,当天“只剩下”留存报刊1181200份。

“这近120万份报刊堆在投递工作场所,甚至是邮政支局的办公室、会议室、营业大厅等。”张海岭说,“但我们的普邮投递员很多都回到工作岗位了,6月1日复工率已超90%,6月1日起用5天时间把积压的报刊全部补投递完(除封控区外),现在这个任务已圆满完成!”

6月3日,南车站路邮政支局的工作现场,各种报刊还堆得四处都是,工作人员正抓紧时间整理,按户捆成包裹;到了6月6日,现场已无堆积的留存报刊。6月3日,家住斜土东路158弄的朱先生收到投递员送来的一叠《新民晚报》,非常开心。

黄浦区邮政分公司要求抓紧6月1-5日的复工复产及端午小长假完成6月当期报刊及4-5月留存报刊的清场投递。尤其是在端午假期中,各级管理人员和投递员冒着瓢泼大雨,一直奋战到晚上10时。

南车站路支局的邮车驾驶员高英,4月初就作为留守人员,配合老西门街道给街道内部分老人配送餐食,已连续两个月没有休息过一天,单位安排他端午假期休息,但他还是回到了工作岗位,和大家一起补投递留存报刊。

本报记者 金志刚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