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2日 星期五
花甲百花昨又开 《千里江山》在沪世界首演
第7版:文体汇 2022-07-31
以音乐足迹踏访祖国锦绣山河,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千里江山》在沪世界首演

吸引现场和线上乐迷逾百万并开启全国巡演

笙 翁镇发

二胡 陆轶文

歌颂祖国千里江山,礼赞中华文化,一幅富有东方意境、蕴含中华民族人文哲思的音乐画卷徐徐展开……昨晚,由上海交响乐团演绎的交响音诗《千里江山》在上海举行世界首演。这部备受瞩目的鸿篇巨制,不仅为“2022上海夏季音乐节”圆满收官,也开启了全国巡演的序幕,将以《千里江山》的音乐足迹踏访祖国的锦绣山河,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该作品由中国音协交响乐团联盟主席、指挥家余隆倡导,上海交响乐团作为发起团之一与23家院团联合委约,经作曲家赵麟精心打磨一年后在上海首演。这场70分钟的音乐会吸引了现场和线上逾百万乐迷。

听“千里江山”寻中国灵魂

交响音诗《千里江山》创作灵感源自北宋画家王希孟传世画作——《千里江山图》,这幅描绘了祖国山河雄浑壮阔的绝世佳作,每一片山、谷、丘、水都有着不同的模样,错落有致,气势连贯,极富音乐韵律美感,给了作曲家无限的想象空间。

作品通过管弦乐队与笙(翁镇发)、琵琶(李胜男)、二胡(陆轶文)、钢琴(孙一凡)、竹笛(王俊侃)等多个独奏乐器及民族女高音(方琼)的珠联璧合,将饱含中华民族意蕴的国乐之声,与成熟的交响乐创作技法结合,辅以中国经典诗词文本,营造出天人合一、大道至简的东方美学意境。

余隆介绍说:“交响音诗《千里江山》六个风格不同的乐章对应了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的六个部分。从不同的侧面回答了一个深刻的哲学问题‘中国是什么’‘中国人是什么’。希望每一位听到这部作品的听众朋友都能在这样的思考中感受作曲家心中的中国之美。”

《千里江山》也是上海交响乐团与赵麟继大提琴与笙双协奏曲《度》之后的再次合作。乐团和作曲家一直在尝试“将中国哲学放进音符”,尝试通过音乐探寻何为“中国人”“中国灵魂”。

心中“溶”山水 乐中有真情

90后指挥家孙一凡兼任昨晚演出的指挥和钢琴演奏,接到这一紧急任务时他正在华沙机场。“突然接到这么重大的任务,我感觉自己肾上腺素都飙升了。”这次演出很有挑战,不仅要指挥,还要弹钢琴。尤其是在看到赵麟的乐谱后,孙一凡更具压力和挑战:“尤其是第五乐章,钢琴几乎要从头弹到尾,虽然排练时会跟乐队沟通,但演出时如何用身体和表情给乐队信号,还是要靠技巧。我找了不少大师边弹边指挥的视频来学习,帮助很大。”

为了帮助这位90后独挑大梁的年轻指挥,理解这部以中华文化瑰宝《千里江山图》为蓝本的音乐作品,余隆特别邮寄了一本解读该画作的书给他。孙一凡说:“作品中有很多山水画的交融时刻,比如第二乐章‘水运溶漾’最重要的是‘溶’字,意味着水、天、云、雾之间是水乳交融的,在声效上,我就会在排练时强调笙的部分结束之际,弦乐顺上去的音色音量应该和笙无缝衔接。”

继上海首演后,交响音诗《千里江山》还将陆续由中国爱乐乐团、广州交响乐团、深圳交响乐团、杭州爱乐乐团等多支乐团分别在全国多个城市上演共计20场演出。

本报记者 朱渊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