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8日 星期一
广告 广告 亟需携手推进全球气候治理 今夏极端酷热还会再现吗?
第4版:要闻 2022-08-24
五年三逢“百年不遇”,极端天气增多,专家呼吁——

亟需携手推进全球气候治理

今年入夏以来,北半球多地遭遇异常高温天气袭击,或持续大旱,导致河水断流、林火频发;或暴雨频频,以致山洪肆虐、城市瘫痪。

气候学家纷纷将原因指向气候变化,呼吁国际社会携手应对,推进全球气候治理。

“饥饿石”露出水面

“如果你看到我,那就哭泣吧。”日前,在捷克易北河干涸的河床上,人们看到一块刻着这样字迹的石头露出了水面。

这块石头被称为“饥饿石”,只有在水位极低时它们才会露出水面。“饥饿石”是水文地标,也是气候变化的见证者。

不止捷克,莱茵河、威悉河等遍布西欧的诸多河流都出现类似现象。当壮观的科隆大教堂旁只剩下龟裂的河床,《莱茵河交响曲》也不复往日的神韵。

当欧洲还在为此震惊时,不应忘记的是,类似的“百年一遇”在过去五年中已经出现了三次:今年大旱,去年大水,以及2018年破纪录的大旱。

今年是否会刷新干旱的纪录还很难说,但人们的切身感受是明确的——异常天气现象愈发常见,“百年一遇”的描述渐渐让位于“千年一遇”。

在北美,特大干旱正将美国最大水库推至历史水位最低点,白宫威胁要对西部各州采取前所未有的减供措施;在东亚,在丰水季仅露出洞庭湖面一点的鞋山岛,如今彻底地暴露在一望无垠的湖底“草原”上;在东非,干旱正激化当地本就脆弱的安全态势,“水冲突”已成为现实的隐患。

气候的变幻莫测又让许多地方饱受洪涝之苦。在南亚,印度、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多地发生山洪和山体滑坡,人畜损失巨大;在中东,常年干燥少雨的也门、伊朗连续遭遇暴雨袭击,引发洪涝灾害。

首尔“百年一遇”的暴雨在震惊韩国人之余,也暴露了特大型城市脆弱的一面。当一具具遗体被从首尔的地下室、半地下室拖出,如何解决“城市病”已不仅关乎治理问题,也是关乎尹锡悦政府支持率的重要议题。

对世界敲响“警钟”

对于今夏极端天气现象频现,气象学家不约而同地注意到异常强势的北半球副热带高压。不同于往年,近期北大西洋副热带高压与北非大陆高压同位叠加,并与伊朗高压和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几乎环绕地球一周。

副热带高压为何异常强势?解释有很多。但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增多,已成为全球共识。

中国国家气候中心分析称,全球变暖是北半球高温热浪事件频发的气候大背景。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称,最近50年全球变暖正以过去2000年以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气候系统不稳定加剧。

热浪正在对世界敲响“警钟”。遗憾的是,由于新冠疫情和大国博弈加剧,国际社会协力应对气候变化的共识与行动迟迟难以推进。

新冠疫情本就影响了世界的供应链,随着俄乌冲突爆发、世界贸易秩序遭到严重破坏,能源供应陷入危机,开启了又一个“恶性循环”。

一方面,极端高温之下,全球多地用电量大增,尤以西欧为甚。但是西方对俄制裁导致欧洲能源供应持续紧缺,西欧各国为降低对俄能源依赖纷纷重启火电,势必导致更多温室气体排放。

另一方面,西欧诸国尤其是德国等国的国内能源运输此前高度依赖内河航运,而在多条河流因干旱水位降低后,既有的运输网络被迫向公路倾斜,又导致更多的化石能源消耗。

气温不断升高,高温纪录不断被打破,“正在成为一种新常态”,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特约作者、英国牛津大学环境专家拉迪卡·科斯拉博士日前指出:“科学研究表明,随着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变暖加剧,极端高温事件发生的频率和规模将会增加。因此,我们将会目睹更多的极端炎热天气,这些天气将比以前更频繁出现,温度也比以前更高。” 本报记者 杨一帆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