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6日 星期六
9月1日听书去 蔡妈妈演活宋妈妈 “YOUNG剧场”9月亮相
第8版:文体汇 2022-08-27
三代院长接力《宋庆龄和孩子们》昨晚首演

蔡妈妈演活宋妈妈

“孩子们,努力吧,宋妈妈希望你们快快成长,希望在你们的身上!”伴着宋庆龄对孩子们的真情独白,儿童剧《宋庆龄和孩子们》昨晚在上海大剧院完成了正式首演。今年是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成立75周年,三代院长接力,在舞台上展现出一位可亲可敬的宋妈妈,饰演这一角色的,正是被大家亲切地称呼为“院长妈妈”的蔡金萍。

亲身经历化入剧中

这部剧由中福会儿艺第一任院长任德耀编剧,第二任院长刘安古担任导演,现任院长蔡金萍担任主演,倾注了剧院几代人对宋庆龄先生的深厚感情。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的前身儿童剧团是宋庆龄在1947年创办的,这也是中国第一家公益性、教育性的国家专业儿童艺术院团。

导演刘安古年逾八旬,回忆起和宋庆龄先生的交集仍印象深刻。当年,他进入儿艺的训练班学习表演,每次宋庆龄走进来便坐在教室最后一排,关心哪个孩子脖子上有一抹灰,哪个孩子指甲没有剪,还会嘱咐道:“演员是艺术家,外表和内心都应该干净。”每逢重要活动,宋庆龄会在家里招待贵宾,儿童剧团的孩子们就到她家里演出,刘安古记得,每次演出结束后,宋妈妈都会将现场的糖果打包给孩子们,还会用上海话说:“大家不要抢,每个人侪有额。”

这些细节都化入了剧中,蔡金萍虽没有见过宋庆龄,却从院里保存的一封封宋庆龄的书信中,一点点走进她的内心。舞台上,她看到流浪儿猫儿眼的脖子没洗干净,就用宋庆龄的乡音川沙话说:“头颈骨墨赤黑”,进一步引导这些小艺术家——“艺术家就应该内心和外表都要干净!”

40年前两个半小时的戏,如今浓缩到1小时50分钟,蔡金萍感慨:“老院长用心用情地创作这部戏,到现在也不过时。”

首演前夕一波三折

故事发生在解放前夕的上海,主要场景为孙中山故居的客厅和花园,以及儿童剧团的铁皮活动屋和黄浦江边废弃的码头。舞台也还原了孙中山和宋庆龄家中有特点的局部,比如鸽子亭与壁炉,为表演建立支点。鸽子是宋庆龄的爱宠,不可或缺。为了让鸽子“演员”顺利登台,儿艺提前给鸽子打了疫苗,并且确保它一直处于“居家”状态,蔡金萍笑言:“现在这只鸽子胖得我一只手都抓不住了。”

为了这场首演,儿艺可谓是克服了重重困难。扮演猫儿眼的演员临时崴了脚,扮演小胖的演员家中临时遭遇静态管理,剧组只能在短短几天内迅速找到替补演员。为了确保演出不再出状况,全组演员在演出前一晚统一住进了单位。果不其然,就在昨天上午,饰演弗雷德大夫的演员所在小区同样遭遇静态管理,正在剧组排练的他吓出一身冷汗,连忙对蔡金萍说:“你太英明了!”

跨越时空产生共鸣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蔡金萍曾在大剧院朗诵过一首宋庆龄写下的《向中国共产党致敬》,那年的她刚好与宋庆龄写作这首祝词时同龄,跨越时空蔡金萍与“宋妈妈”产生精神上的共鸣。这次为了更好地在舞台上塑造一个熠熠生辉的“宋妈妈”,蔡金萍特意请来为宋庆龄特型演员化妆的化妆师,从发型到神态都下了大功夫。

在前期案头工作中,蔡金萍还发现,虽然看照片上的宋庆龄是温婉的、恬静的,但是这柔中带着刚,“只要看到大量她参加革命时的资料,就可以感受到她的果断。”因此,舞台上的宋妈妈,不仅有对待孩子的柔情,更有对待革命的激情,她一生都心系贫苦儿童的命运,舞台上的热血故事也鼓舞着台下的小观众们。

本报记者 赵玥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