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6日 星期一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援琼抗疫物资交付 “长悦书香”残疾人读书会开班 国货积木 浦东新区慈善活动聚焦“一老一小” 做足“水文章”富民“好生态”
第9版:综合新闻 2022-08-31
上海首个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漕泾镇走出新路

做足“水文章”富民“好生态”

初秋时节,记者驱车来到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上海金山漕泾镇水库村的乡间,阡陌纵横的小道,河网密布。一方方水塘,在阳光下闪烁,肥美的鲈鱼、乌鳢、罗氏沼虾自由穿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漕泾镇是上海首个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从2020年创建“两山”基地以来,这里呈现出一幅“村村换新、处处皆景、景景如画”的生动图景。到2021年,全镇完成122公里河道疏浚,林地面积1135.51公顷,防护林面积超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0.44%。两个村被评为国家森林乡村。

在“水”上做文章,是漕泾镇“富民”的好经验。

“联农带农”机制显成效

走进位于水库村的上海财宇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蓄养基地,清澈见底的鱼池里,成群的鱼儿自由自在游动,一旁工人们正在挑拣分装几千尾“金财鱼”陆续被运上车,准备发往沪上各大酸菜鱼馆。据悉,目前上海1000多家酸菜鱼馆中的品牌店,有近70%的门店选用的鲜活黑鱼来自这里,日出货量为3万斤至5万斤。

漕泾自古以来就以打鱼煮盐为生,为盐商云集之地。河网密布、水系发达,漕泾镇又以水库村最甚,村内水体面积占到村域总面积的约四成,拥有41条河道、70多座小岛的独特地理风貌,为特色水产养殖提供了天然便利。2018年,水库村被列为上海市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单位之一,乘此东风,镇党委政府希望将水库村里一块闲置了多年的水产基地,打造成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样板。

盘活“沉睡”的资产,谁能担当重任?拥有20多年养虾经验的李永权成为不二人选。李永权那时刚从广东海大集团考察回来,一眼相中的生态乌鳢蓄养项目,正需要在水库村找一大片场地,沪上最大的“生态乌鳢提质蓄养生产基地”就此在水库村诞生。

财宇生态还采取了“联农带农”机制,水库村以土地入股,组建了土地股份合作社,入股共建生态乌鳢项目,项目利润的5%用于水库村村民分红。

做到养殖废水零排放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水库村的上海申漕特种水产开发公司特色循环水生态养殖基地里,60亩水体作为活水,循环不断注入养殖槽当中。2300立方米的流水养殖槽,产量是传统土池养殖模式的3倍,单位养殖密度是传统养殖的120倍,在市场销售价格比传统养殖高30%左右。

申漕是有着30多年虾苗育种历史的镇属企业,“申漕”牌罗氏沼虾苗曾在长三角地区得到广泛认可,2015年企业年产值最高峰达到3000多万元。但就在那时,金山区环境综合整治开始了。这种高能耗的育苗养殖,成为漕泾首批需要调整的项目。“拳头产品因整治而关停,说实话我们那时很迷茫,压力很大。”企业负责人丁福江坦言,自己心里清楚,如果漕泾不做好环境整治,即使企业获得了暂时的发展,那持续不了多久,“我们决定转型升级,做循环水生态养殖。”

养殖水质经过三级净化不断循环利用,发酵后做成有机肥料,并通过池塘种植挺水植物、水草和空心菜等来净化水体,使水质达到最佳状态,真正做到养殖废水零排放。

生态环保的同时,利用流水槽活水养鱼,又促进产业提质增效,申漕水产从面临生存危机,到如今的产值达千万元,正是漕泾践行“两山”理论的生动写照。

如今,随着600亩自然河道有机水产养殖,300亩水草种植的有序展开,水库村已成功跻身全国淡水养殖“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漕泾镇党委书记钱立英表示:“不久后,漕泾郊野公园将正式开园,农旅文融合的多元化乡村产业将进一步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生态优势将进一步转化为富民实效。”

本报记者 屠瑜 通讯员 熊雪寒 陈建军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