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4日 星期六
浦东:创建文明典范城区“飞入寻常百姓家”
第7版:专版 2022-09-12

浦东:创建文明典范城区“飞入寻常百姓家”

浦东新区供图

沔西绿地 黄日阅/摄

浦东图书馆 徐程/摄

早上8时,一杯“猫屎咖啡”唤醒一天的好心情;下午2时,外高桥山姆中国会员旗舰店一派繁忙景象,创造的“山姆速度”从签约到开工仅用了78天;晚上7时,全球同步上市的最新款,“快乐”的背后是“负面清单”的制度在发力;晚上9时的J酒店:“高富帅”拿到了首批行业综合许可证……

浦东在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新征程中,正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区;努力通过三年全国文明典范城区创建,将浦东建设成为新时代的信仰之城、首善之城、幸福之城、魅力之城、善治之城、共享之城,让幸福感和获得感“飞入寻常百姓家”。

1

“引领区12时辰”乐享美好生活

上海自贸试验区保税区投资服务中心科长杨阳,是一名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她介绍,猫屎咖啡、车厘子、红酒等诸多令人羡慕的“浦东好物”,均源于自贸区国别(地区)中心为它们搭建的线上线下平台。包括东帝汶国家馆在内,上海自贸区已拥有智利、中东欧等10个馆,涉及14个国家和1个地区。

全球美食、全球好物,“引领区12时辰”的美好生活背后,体现出上海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成果惠及到普通老百姓,成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生动写照。杨阳表示,浦东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区的根本目的是增加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浦东正在更高水平开放中,就是按照中央要求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

去年12月,浦东新区吹响了全力创建首届“全国文明典范城区”的先锋号。全国文明城市(区)是对一个地区社会发展文明程度的权威评价,而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区)则是文明城市(区)的升级版。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区)每三年评选表彰一届,2021-2023是首个创建周期,最终当选的首届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区)不超过15个。

2

“老小旧远”焕发新生机

“老小旧远”问题是老旧小区普遍面临的难题,如能在此进行突破,会带来一次城市品质的大提升,将为全国文明典范城区创建打下扎实基础。在浦东塘桥街道,24个居民区、70个住宅小区中,住宅总面积超过350万平方米,这些住宅楼平均房龄约为24年,房屋“老龄化”程度严重,社区居民对改善生活质量与城市品质的需求十分迫切。

塘桥街道一方面积极回应群众诉求,大力推进小区更新、街区改造、加装电梯等实事工程;另一方面围绕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总目标和全国文明典范城区创建,结合辖区水环境良好、医疗资源丰富、产业布局多元等特点,打造“双创智慧滨水社区、宜居舒适生活社区、健康创意活力社区”三个片区。

以加装电梯工程为例,塘桥街道针对意愿征询难、绿化移位难、资金筹集难等加梯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疑难杂症”,指导各个加梯小组攻坚克难努力破解。加梯小组成员有的擅长“感情牌”,想方设法为居民解决难题;有的是“技术控”,擅于解读加梯技术难题;也有的兢兢业业为居民管好加梯“钱袋子”。街道则做好服务保障,积极助推加梯工作进程。

塘桥还将老旧小区综合整新与电梯加装这两项“民心”工程结合起来,对管线改道、设备设施移位、电力扩容、小区绿化等进行统筹改造,同时最大限度地保障原有车位数不受影响。

“塘桥街道以文明典范创建为抓手,推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不断推进群众生活质量和城市发展品质高水平改善。”塘桥街道负责人说。“未来3年,塘桥辖区内近30个老旧小区,都将按照成片推进的原则实施综合整新,并根据所属不同的功能定位、产业布局,融入滨水景观、健康活力、绿色宜居等不同主题。”

3

“开门见绿”提升幸福指数

喜欢到公园里“遛娃”的陈女士发现,随着锦绣文化公园的开园,家门口新增一处休闲好去 处。“过去我经常带孩子去世纪公园,但需要开车或者坐地 铁,不 太 方便,现在散散步就到了。孩子可以在绿道上奔跑、嬉戏,逛累了还可以到旁边的‘浦东大书柜’(浦东图书馆)看书,动静两相宜,幸福指数很高。”

原来这里是一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封闭苗圃,现在改造为可游可赏的开放城市绿色空间,仿佛是一片多彩多姿的城市森林。和传统观赏型的公园不同,占地约25公顷的锦绣文化公园采用了“森林+绿道”的新建设模式,让市民遇见“会呼吸、有生命、拾野趣”的自然景致,乐游其中。“十四五”期间,上海市将新建绿道1000公里,做好老百姓身边绿道的同时,还将进一步强化骨干绿道网络建设。在浦东新区,宛如“项链”的绿道正在加速“点点成线、点线结合、线线成网”,串联起公园、绿地、街心花园等“珍珠”般的生态空间。

4

文明浸润 最温暖的城市底色

上午8时50分,距离开馆还有10分钟,在浦东图书馆正门口,看到的是这样一道美丽的文明风景线:从四面八方赶来的读者以浦图玻璃正门口为分界线,一左一右自觉排起了两条蜿蜒有序的入场队伍。无人插队、没有喧哗,长长的队伍安安静静。排队,已成为浦东图书馆读者的一种习惯。浦东图书馆负责人介绍,浦图已经是全国文明单位。“通过浦图这个窗口,我们看到了城市文明程度不断提升,也看到了市民文明素质高标准示范。”

陈少雷是一名美团外卖骑手,出生于1990年。打开陈少雷的后备箱,里面有创城的宣传口号与专门设计的标识:“文明浦东,因你精彩”,以及“文明浦东典范引领”的口号等。“每天耳濡目染,我不由自主地让自己的言行举止向这些口号靠近。在浦东送外卖,穿行在浦东创城的大路上,我已经不只是一个送餐者,更是一名城市文明的宣传者、践行者和引领者。”

“我们创建文明典范城区,不是单纯为了拿一块牌子,更不是搞面子工程,是要典范引领,为浦东引领区建设保驾护航,要不断推进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上新台阶。”浦东新区文明办负责人介绍,“浦东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区,就是要引领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社会治理能力和城市治理水平高效能提升、群众生活质量和城市发展品质高水平改善、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高标准示范。”

浦东自2005年作为全市首家成功创评以来,已经5次获此含金量最高的荣誉,文明已逐渐浸润为浦东最温暖的底色。特别是在大上海保卫战中,600万浦东市民守望相助、自律自觉,780多家文明单位闻令而行、全情投入,12万志愿者挺身而出、全员参与,无数个体的小气场,汇聚成文明浦东的大气候。其中,“70岁坚守防疫一线”的方舱阿姨武银屏、“运输队长”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授刘哲昕等一批先进典型不断涌现、榜样事迹照亮人心。

为了“啃最硬的骨头”,浦东新区将在2021年到2023年首个创建周期中,大力开展“硬骨头攻坚行动”。对标引领区建设的使命责任,对标广大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浦东新区将推出“七大引领工程”“八大赋能行动”等,引导500多万市民参与创评行动、共享创评成果。

“我们期待通过这一轮的典范城区创建,实现文明高地到文明高峰的转变。繁荣繁华的现代都市与生机盎然的美丽乡村相得益彰,国际范与中国风、文艺范和烟火气交融并存,将市民文明素质、城市文明程度、社会文化品位和群众生活品质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浦东新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