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劳资纠纷让绰号“美铁乔”的拜登面临挑战
美国铁路工人要求改善工作条件 图GJ
一份临时性协议,让美国暂时“逃过一劫”。15日,美国铁路劳资双方在彻夜谈判后暂时达成妥协。据知情人士透露,铁路工人改善工作条件的部分要求得到资方妥协。
若没有这份协议,“三十年一见”的铁路大罢工16日就会在美国上演。此前,美国铁路协会发出警告称,一旦罢工发生,美国经济每天的损失可能高达20亿美元。
连夜达成协议
美媒报道称,谈判14日上午开始,持续20个小时,直到次日凌晨结束。虽有劳工部长沃尔什等美国政府高官在场,但总统拜登显然还是不放心,14日晚9时左右,他专门给谈判现场打去电话,“痛陈利害”力促谈判取得结果。
目前,这份协议的内容还未公布,但据透露,资方同意了铁路工人改善工作条件的部分要求。拜登第一时间发表声明对谈判结果表示欢迎,他将这份连夜达成的协议称为“美国经济和美国民众的一个重要胜利”。
但这并不意味着危机就此解除。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称,罢工的可能性并未彻底消失,因为协议还需经过工会成员投票批准。除了工会投票结果未知,这次罢工危机的深层根源也很难在短期内消解。
危机酝酿已久
这是一场酝酿已久的危机。2019年年底,美国几家主要铁路公司与美国12个工会就2020年至2024年的合同续签展开谈判。但双方在诸多涉及各自利益的问题上都不愿妥协让步,谈判陷入停滞。
今年7月,一直忿忿不平的美国铁路工人决定集结起来,策划一场大罢工。当时,拜登政府紧急介入,利用法律赋予总统的行政权力,迫使双方进入60天的“冷静期”。
但这番“努力”似乎没能扭转局面。虽然12个工会中绝大部分都已经或接近与铁路公司达成初步协议,但有两个工会仍对其中部分条款深感不满。这两个工会的成员人数占据了全美铁路工会成员人数的“半壁江山”,对美国铁路运输至关重要。
究竟是什么触怒了美国的铁路工人?有媒体认为,美国四十年来最严重的通胀让铁路工人体验到钱包大幅度缩水的“痛感”,因此他们提出了加薪的诉求。但工资待遇并非是唯一原因。劳资双方在工作时间安排及病假政策等方面的矛盾,才是达成协议的最大障碍。
美国劳工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11月至2020年12月,美国铁路行业失去了4万多个工作岗位。而美国铁路行业的劳动力数量从20世纪50年代的100万多人,降至2022年的不到15万人。劳动力数字不断下降的背后,既有人因难堪重负主动请辞,亦有人因各种情况被迫离去。
工会表示,在铁路公司赚得盆满钵满之时,美国铁路工人的队伍却在不断缩减。在人员短缺的情况下,一些工人每周七天都得待命,并接受雇主随叫随到的规定。此外,另有一些公司还在考勤方面实行积分制。其中,工人请假看病不仅可能会被扣掉部分积分。当积分扣完,他们甚至可能会被“扫地出门”。
拜登面临两难
如果这次铁路工人大罢工真的发生,又会带来怎样的连锁反应?
美国商会主席克拉克表示:“这将酿成一场经济灾难。美国的货物流动将被冻结,货架将空空如也,工作场所也可能被关闭,物价上涨在所难免。而这一切可能在不到四天的时间里发生。”美国铁路协会此前预测,罢工如果真的发生,将有约11.6万名一线铁路工人参与,导致7000多列火车停运,约40%的长途贸易线路陷入瘫痪。
另有美媒认为,罢工将对美国脆弱的供应链造成毁灭性的后果。在美国,约有110万个工作岗位与铁路直接相关;铁路运输约占美国货运的30%,能源、食品等尤其依赖铁路运输的行业将受到严重冲击。
这自然对拜登政府提出了挑战。《纽约时报》分析称,决定民主党能否继续主导国会的中期选举近在眼前,但这场铁路劳资双方的纠纷让正处在关键时刻的拜登陷入困境。一方面,拜登担任国会参议员时,曾长年搭乘火车往返于家乡特拉华州和华盛顿之间,因此获得了“美铁乔”的绰号,而且拜登一直自诩是“美国史上最支持工会的总统”;另一方面,罢工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又将对民主党选情造成冲击。
两难之下,拜登也只能谨慎地在工会和铁路公司之间“煞费苦心”地斡旋。眼下,罢工虽未上演,但这份临时性协议的效力能持续多久还很难说。谁也不知道,接下来,铁路工人的怒火会否被再度点燃。
本报记者 王若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