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30日 星期三
外籍幼儿在沪接受自体脐带血移植 一字之差的“争议” 小镇故事 “小观察”带动基层治理“大能量” 追踪六日 浦江一鳄终寻获
第9版:社会新闻 2022-09-26

小镇故事

曹刚

倏忽三周,磨西镇还好吗?

9月5日的大地震,让这座恬静小镇花容失色,也让许多人第一次认识她。

我去磨西采访过两次——2016年初见,长征胜利80周年,重走长征路,红军曾在此落脚,部署飞夺泸定桥的计划。2019年重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再访红色小镇,记录今日繁荣,对淳朴民风和壮丽雪山印象深刻。震后,很关注古镇的几个朋友,四川人骨子里的坚毅和乐观,也许就藏在他们朋友圈的几个关键词里。

第一个是“震中”。震中在磨西,可刚亲历剧烈晃动的朋友还有点庆幸,因为“如果震中在别处,伤亡会更惨重”。

第二个是“冰棍”。地震当天,贡嘎广场上忙而不乱,搭帐篷、运物资,老弱病残孕优先。有朋友分享了一张照片:两个孩子,坐在路边台阶上,安逸地吃着超市老板免费发的冰棍。

第三个是“瓦片”。小镇黄金地段有家民宿,地震时落下一地瓦片,好在那是全楼仅有的伤痕。老板老谭精通建筑,以抗九级地震的标准建造,所以经受住考验。

第四个是“黑板”。震后两天,这里成为全镇首家通水通电的民居,门口竖起小黑板,上书“免费提供茶水,预约热水澡”。深夜,“庇护所”的灯光,照亮许多邻里和救援人员的心。

第五个是“电影”。10日傍晚,街边安置点放起久违的露天电影。定格画面里,像是葛优的喜剧。不少老人坐在广场上观看,古早的娱乐带给灾区人民几分节日慰藉。

第六个是“香味”。这天,恰逢中秋和教师节,有店家现烤了两千多份鲜花饼,还有多家民宿联合,赠送200多杯咖啡。香气氤氲中,努力让帐篷里的人们暂时忘却烦恼,享受烟火气。

第七个是“长街”。13日清晨,乡亲们自发赶来,排在长街两旁,送别救援官兵。挂哈达,举横幅,挥手告别,感谢最可爱的人无畏而来,无恙而归。

最后是“新生”。震前长出枝芽的桂花树,如今香飘四溢;震后垃圾遍布的街头,一周内整洁如常;自家民宿恢复原貌后,老谭又赶去附近工地,关心一家新民宿的建造进展。他反复叮嘱工人,该植入的钢筋,不能减少,只能更密。

磨西的重建已经开始,雪山下的小镇,期待早日再相见。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