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28日 星期二
王汝刚给“报童”带去沪语第一课 悠长假期看什么?
第11版:文体新闻 2022-09-30

王汝刚给“报童”带去沪语第一课

王汝刚和孩子们在一起 记者 王凯 摄

“上海闲话讲难不难,讲不难又交关难。其实学说上海闲话么撒窍门,就是仔细听、用心记、大胆讲,就会越讲越灵光。”今日,滑稽名家王汝刚回到母校——报童小学,给孩子们带来了新学期沪语第一课《传承沪语文化 宣传垃圾分类》。这也拉开了该校“传承沪语文化 重走卖报路”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序幕。

位于山西南路上的报童小学拥有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作为该校1960届毕业生,王汝刚回顾来时的路,很是感慨:“现在想来,我能走上文艺道路,就是从报童小学开始的。”就读小学三年级时,爱讲故事的王汝刚就在学校脱颖而出,大队辅导员看到这个好苗子,便向学校推荐让他参加了少年宫的合唱班、故事班。读到四年级,王汝刚已然是学校小有名气的文艺积极分子,“我欢喜看滑稽戏,也爱逛旧书摊。那时候刚好在福州路上旧书摊淘到一本范哈哈写的《三毛学生意》的剧本。那就决定和同学排个滑稽戏《三毛学生意》。”

当时,王汝刚还只看过电影《三毛学生意》,并没看过戏,就凭着对电影的记忆和同学琢磨着排了一个小节目。当时,最让王汝刚烦恼的是,剧中一共三个角色,三毛、剃头师傅都有人认领了,唯有老板娘的角色,没人肯演,“最后就我自己反串,没想到‘笑果’出奇好,老板娘的彩头甚至盖过了三毛。”

如今,回到母校为沪语传承出份力,王汝刚乐意之至:“沪语传播和推广,本来就是我们这一代本土曲艺从业者的责任和担当。我觉得也应该要学好三种话——普通话、上海话和外国话。外地朋友来上海,学几句上海话,生活和交际都派得上用场,也能更加融入这个国际化都市,感受城市生活的气息。”

说到沪语传承的紧迫性,校长周琪敏告诉记者,即便是地处上海市中心老城厢区域的报童小学,会说上海话的孩子也已经很少了。“我们学校本地孩子仅42%,但就是这42%里会说上海话的孩子也是寥寥无几。”在今日活动现场,孩子们表演了沪语童谣《垃圾分类新时尚》、沪语朗诵《我爱上海》,台风稳健、字正腔圆,周琪敏说:“这可是我们排练了数月的结果。”

据悉,在学校本轮实践活动中,“报童”们将通过线下线上融合的方式寻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独脚戏的传承地——上海市人民滑稽剧团。在王汝刚引领的“沪语进校园”项目中,参与“校友说校史”的沪语社团、“沪语时光”红领巾广播、“沪语小达人”综合评价等活动。 本报记者 朱渊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