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06日 星期五
“宝宝屋”让公共服务更有温度  《老外讲故事·海外员工看中国》百集融媒体产品(24) 重大工程建设全面推进 “浦东,让我有回家的感觉”
第4版:要闻 2022-09-30
聚焦城市交通及旧改项目等民生问题

重大工程建设全面推进

昨天举行的“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党委专题系列第六场新闻发布会,聚焦城市交通网络的完善、“两旧一村”的改造、“一江一河”新看点、“公园城市”的打造等民生问题,见证了这些年来上海交出的民生答卷。

城市交通网络不断完善

发布会上,市建设交通工作党委书记胡广杰表示,上海全面推进重大工程建设,城市交通网络不断完善。洋山深水港区四期自动化码头项目建成投产,中心城越江通道形成“4桥15隧”布局,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中共一大纪念馆、瑞金医院肿瘤(质子)中心、国妇婴奉贤院区、上海电力大学临港校区、上海天文馆、上海图书馆东馆、上海浦东足球场等一大批科技医疗教育文体项目相继建成。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模达831公里,保持全球第一,公路总里程达1.31万公里,城市道路里程达5844公里。对接海港、连接苏浙的高等级航道基本建成,总里程约1900公里。水旱灾害防御能力不断提升,吴淞江上海段等流域防洪工程建设持续推进,堤防、海塘达标改造和骨干河道整治工程加快实施。

“两旧一村”改造定目标

市建设交通工作党委副书记、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主任姚凯在发布会上介绍,到2025年,上海中心城区零星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全面完成,小梁薄板房屋改造基本完成,中心城区周边“城中村”改造项目全面启动;到2027年,小梁薄板房屋改造、中心城区周边“城中村”改造项目全面完成;到2032年,不成套职工住宅改造、“城中村”改造项目全面完成。

围绕“三步走”的目标,主要有四方面的整体考虑。一是上海将从强化工作推进机制、优化规划土地政策、拓展资金筹措渠道等方面加强政策供给。二是推动“两旧一村”改造工作向“全市平衡”转变。三是坚持分类施策,明确不同的实施路径。四是坚持多元参与,吸引各类优质市场主体深度参与“两旧一村”工作。

“一江一河”有新看点

上海“一江一河”今年还有哪些“新看点”?姚凯表示,今年,从徐浦大桥到闵行区界约2公里滨水岸线将实现贯通开放;“驱车看滨江最美景观”的龙腾大道滨江段,将实现最后一百米“断点”贯通;共青森林公园、上海理工大学滨江段的贯通前期工作正在加快推进,年内有望启动建设;另外,苏河湾绿地等年内均可建成开放。世界技能博物馆、歇浦路工业遗存、星美术馆等将陆续建成开放;随着“长江口二号”古船打捞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古船将被永久性落位在上海船厂旧址,古船博物馆也将同步启动建设。

娱乐健身新项目上,苏州河赛艇赛今年还将继续举办。同时,苏州河水上游览预计10月份逐步向社会开放,沿岸外滩源等8座游览码头年内将全面建成。此外,上海久事国际马术中心、吴淞口邮轮港水上运动中心等都在加快建设。

10座公园年内开建

上海正在打造“公园城市”。发布会上,市绿化市容局党组书记、局长邓建平透露,“环上”7座公园年底将焕新登场,另有10座公园年内开工建设;“环内”桃浦、三林、碧云、森兰等楔形绿地建设持续推进;“新城”绿环概念规划国际方案已征集完成。

截至2021年底,上海各类公园已达532座;十余处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附属绿地改造后向市民开放。“目标到2025年建成‘千园之城’,2035年基本建成‘公园城市’。”邓建平说,上海将重点推进三项工作:一是全面完成千座公园计划。今年年底,全市城乡公园数量有望达到650座以上。二是基本建成环城生态公园带。三是积极推动附属绿地开放共享。 本报记者 裘颖琼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