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完成持续30年的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改造工作后,上海旧改工作并没有画上休止符,而是重点转入零星旧改、旧住房成套改造、“城中村”改造的“两旧一村”改造攻坚战,并全面加快“城中村”改造速度。
“退休了16年,终于盼来‘城中村’改造的天大喜事。”这些天,浦东新区北蔡镇南新村赵家厍的75岁村民赵富根忙着收拾老旧家具,不久就要告别老屋,和全队50多户邻居一起搬入电梯房。
屋漏霉变让人心烦
“我出生在南新村,那时属于川沙县,隔几条马路是上海县。因为对象是上海县人,我被婚姻登记处的办事员询问了几遍:你们两个人不是一个县的,怎么认识的?其实,南新村就在川沙县和上海县的接壤处啊!”回想起40多年前的趣事,赵富根打开了话匣子,那些年,他在部队省吃俭用,将三分之二生活费寄给家里,一心盼着妻儿老小早日住上不漏雨的新房。
“这两层小楼现在看着很不起眼,在四十多年前,可是我们花了近十年时间才造好的。”赵富根老伴徐妹芳接过话茬,因为爱人在部队工作,她一个人既要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还要操心买砖瓦、请匠人……她指着墙体说,第一次造房子用光了所有的积蓄,结果砌到半人高的时候没钱了,停工!又攒了一年钱,勉强为一间主屋封了顶。随后几年,他们陆续造起了灶披间、加盖了二层楼。“我们造好这幢二层房子,觉得人生都圆满了。”徐妹芳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经过几十年的风吹雨淋,赵富根家的屋顶出现了一些霉点,后来又爬出好多圈霉斑……看着周围亲戚朋友陆续搬进电梯房,他们闻着屋里的霉味,愁得睡不着觉。“屋顶渗漏两三年就要折腾一次,反复维修、反复渗漏。”更让他们烦心的是,村民陆续出租自建房,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员。家前屋后都是私拉乱接的电线,像一个个蜘蛛网悬挂在半空中,随风摇曳,暗藏隐患……赵富根和许多村民都在叹息,他们这一辈人年岁已高,没有精力维修老屋了,还有机会搬进电梯房吗?
改造立项村民梦圆
一边是摩天大厦、宽敞整洁的柏油路,另一边是低矮破旧的村舍、污水横流的狭窄街巷……上海经过多年的城市建设和发展,在城乡接合部和郊区部分地区存在着不少“城中村”,它们大多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在基础设施、市容环境、居住质量、消防安全、社会治安、土地资源利用等方面问题非常突出。疫情出现后,村民改善生活环境的意愿更为迫切。
今年上半年,北蔡镇“城中村”改造地块是本轮疫情高发地区,改造迫切性凸显。经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等8个市委办局联合会审,并报市政府批准,今年8月,北蔡镇南新村等13个地块被认定为“城中村”改造项目,全面启动征地、征房阶段。赵富根和村民们终于等到梦圆的这一天!
北蔡镇镇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城中村”改造将改善区域面貌,优化村(居)民居住条件,大幅提高居民生活的幸福指数。作为北蔡有史以来最大的“城中村”改造项目,在上海中环内这样一个大面积的改造项目并不多见,未来改造和发展的空间很大。
已完成征收2.6万产
2014年起,上海开展“城中村”改造工作,经上海市政府批准并确认改造方案的“城中村”项目共49个,现已征收村民和企事业单位约2.6万产。
今年,申城“城中村”改造全面提速。记者从上海市房管局获悉,目前,已完成征收的项目有38个,已批项目所需安置房7.8万套,开工率达到87.2%;推进基础设施、公建配套等公益性项目建设共832个。
“城中村”改造改善了村(居)民的住房条件,解决了长年积累的历史遗留问题;同时结合改造,推进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实施留存房产长期经营,将保障集体经济组织长远发展和农民长期稳定收益。
据悉,上海即将出台加快推进“两旧一村”改造的实施意见、专项规划和相关政策制度,零星旧改、不成套房屋改造、城中村改造将分别有对应的政策体系和扶持措施,并提供法治保障。在完善政策体系设计的基础上,市、区相关部门将尽快落实“一地一策”的改造实施方案。
本报记者 杨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