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919驾驶舱显示系统集成联试现场
从2017年5月5日实现首飞到2022年9月29日获颁型号合格证,国产大飞机C919的每个重大里程碑节点都备受关注。成功背后,凝聚着航空人默默无闻的奉献和坚守。在C919项目中,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下属上海航空电子有限责任公司,承担了驾驶舱显示系统和A664网络交换机的研制任务。从立项到获颁合格证,走过了十余年的研发历程。
驾驶舱显示系统是飞行机组成员与飞机进行人机交互的重要接口,是了解飞机状态、获取飞行信息的渠道;A664网络交换机是机载网络系统的核心关键设备。因此,安全是重中之重。“这两项系统产品的安全保障等级为A级,是适航标准中最为严苛的等级,失效概率要低至10的负九次方。”C919驾驶舱显示系统和A664网络交换机项目总师孙大伟说。C919项目瞄准的是国际最高标准和最先进的能力,对于国内研发单位而言,好比直接去参加“奥运会”,“我们和国外研发单位不在同一起跑线上,还要先建赛道,再去比赛”。
对此,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迅速抽调精兵强将,与国外专家一起组建联合工作团队,全面开展项目研制工作。
“对我们来说,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只能边干边建,边建边用,我们力求做每一步都要有证据来支撑,稳扎稳打、一点一滴建立我们自己的民机研发体系。”孙大伟说。
项目团队还得到了来自国内相关领域优秀科技企业的大力支持,积聚了一批高水平人才。“峰值时,C919项目办公现场有550多人,连办公室走廊中都建起了临时工位。”C919驾驶舱显示系统和A664网络交换机项目行政总指挥王金岩说。经过几年磨合,项目团队逐步建立了与国际航电研发企业基本对等的管理模式、商务流程和沟通平台,推动项目研制工作逐步走向专业化和规范化。
“首飞构型主要是保证基础飞行安全,而取证构型则是要产生完整的审查证据链,向局方证明系统的‘正确性’,在这方面国内成熟的经验还不多。”C919显示系统软件开发团队负责人高忠杰回忆。
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项目团队充分整合前期型号上积累的相关研究成果,结合国内民机适航的具体要求,并参照国际上的通行做法,构建了专用的研发及测试环境,形成了一系列技术创新——在显示系统中采用了15.4英寸大屏幕显示和A661标准显示接口,集成了合成视景和平视显示功能,显示信息更加丰富的同时,让驾驶舱布局更加简洁,和波音787、空客A350飞机达到同样的技术水平。
在A664网络交换机中,项目团队研制了高安全机载网络交换专用芯片,攻克了高安全低延时网络设备设计、核心专用芯片研制以及确定性分析工具等关键技术,高安全性机载网络设计能力得到了突破性进展。
项目行政副总指挥高磊说,关关难过关关过,每过一关又离成功更近了一步。
本报记者 裘颖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