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5日 星期一
行大道的中国 同世界相互交融相互成就 世界杯唱响生命之歌 “一老一小”社区善治新考题 沉睡150多载 欣欣然睁开眼
第1版:一版要闻 2022-11-21
长江口二号古船今晨打捞出水

沉睡150多载 欣欣然睁开眼

11月21日清晨拍摄的“奋力”轮“怀抱”古船的画面(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工作人员对露出水面的古船桅杆做好保护措施 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

制图 邵晓艳

本报讯(记者 徐翌晟)从昨晚到今晨,在长江口横沙水域,经打捞工程船“奋力”轮的提升,长江口二号古船在“奋力”轮中部月池缓缓露出水面,桅杆清晰可见。

2015年,上海市文物局组织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等在长江口崇明横沙水域开展水下考古重点调查时,通过声呐扫测等技术发现了一艘木质古船,考古编号为“长江口二号”。长江口二号古船是目前国内乃至世界上发现的体量最大、保存最为完整、船载文物丰富的古代木质沉船之一。古船整体打捞采用的是“弧形梁非接触文物整体迁移技术”方案,为世界首创。

古船时隔150多年重见天日,几天后将被“奋力”轮带入杨浦上海船厂旧址1号船坞。这是中国水下考古又一里程碑式的重大发现,填补了我国清代晚期大型木帆船研究空白,对中国乃至世界造船史、航运史、陶瓷史、经济史等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详见第8版

打捞时间表

●9月6日 主作业船“大力号”到达古船所在水域

●9月12日 古船整体打捞专用“端板-纵梁”组合框架沉放至设计位置

●9月29日 海上施工进入安装弧形梁阶段,正式下穿22组弧形梁中的第1组

●11月15日 第22组弧形梁穿梁到位

●11月17日 专用工程船“奋力”轮到达古船所在水域

●11月21日 古船整体打捞,桅杆率先出水

●11月下旬 古船将被“奋力”轮带入杨浦上海船厂旧址1号船坞,开启文物保护与考古发掘新阶段

古船模拟图

▲▲木质帆船

▲▲清代同治时期

▲▲残长约38.1米、宽约9.9米

▲▲已探明有31个舱室

打捞技术

▲▲世界首创“弧形梁非接触文物整体迁移技术”方案

▲▲古船船身、海水和淤泥,被紧紧包裹在22根钢铁弧形梁构成的“考古沉箱”中,整体重达8800余吨,在提升作用下逐渐浮出水面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