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云
这两天,有点冷,但在第31个“国际残疾人日”明天即将到来之际,一束束和煦之光正在申城四处闪耀,温暖全市60万残疾人的心灵。
今天,15名残疾人在市助残服务志愿者的陪同下,首批打卡上海图书馆东馆无障碍电影院和无障碍阅览室,在这个最新最“火”的上海文化地标留下自己的脚印;明天,一家特殊的非视觉书店“新华书店·逆光226”将在南昌路亮相,作为全市首家残疾人友好书店,将以一种全新方式展示这座城市的温度;后天,来自天使知音沙龙的自闭症孩子们将连续第14年登上“爱在城市”音乐会的舞台,向所有关心他们的人汇报自己的成长与收获……
这些,还不是全部。在全市16个区,这几天都有各种关爱残疾人的活动陆续举办。有的,是为多年没有独自出门的盲人配发智能助盲帽,让他们可以在智能导航的实时在线帮助下,得以独自外出购物、就医、散步;有的,是举办职业技能竞赛,以赛促训,提升残疾人在美甲、咖啡冲调、花艺等新兴领域的职业技能;有的,是通过各种艺术作品的展示和评选,鼓励更多残疾人提升文化素养,更多地走出家门。当然,这些活动也并不只是集中在“国际残疾人日”到来之际,扶助支持残疾人的工作其实贯穿全年,以各种方式着力推动全市广大残疾人实现高品质生活。
如何解读“高品质生活”?它包括诸多元素,而在其中,“有爱无碍”已成为一个非常鲜明的特征。上海积极落实中央要求,正在建设成为开放、包容、绿色、有竞争力、有韧性的全球级城市区域。在这样一个人民之城的建设中,无障碍环境建设和管理愈发得到重视,而且,对于这个无障碍环境的理解,也愈发深刻,已从盲道、坡道、扶手这些硬件建设延展到信息无障碍的软实力上。
所以,就在杨浦区率先发布打造滨江公共空间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导则,正式启动建设杨浦滨江公共空间无障碍创新示范区没多久,今天,一场名为“无障碍电影·电影无障碍”的活动又在上图东馆举行。亲历上海无障碍电影15年发展的残疾人工作者、无障碍电影志愿者、盲人观众和各界专家共同研讨,结合今年5月对我国生效的《马拉喀什条约》,为打通瓶颈、扩展领域建言献策,共谋无障碍电影未来发展之路。
一手抓硬实力,一手抓软实力,两手都要硬。在建设全方位、立体化无障碍环境的过程中,上海残疾人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阳光,首先照进了残疾人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