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阳
这两天,世界杯之外,有张照片同样刷屏——神舟十四号、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在中国空间站合影。这意味着,中国暂居太空人口世界第一。
说实话,今年是中国航天任务大年。神舟十五号发射,让人停留在这条消息上,或许还因为一个名字:邓清明。
看照片,很明显邓清明是位老将了。他在1998年1月入选为我国首批航天员。在神舟九号、神舟十号、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中,先后三次入选备份乘组,最终均未能成功飞天。神舟十五号任务前,在我国首批14名航天员中,8人执行过飞天任务,5人光荣退役,邓清明是唯一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又仍在现役的。
这回,“老将”首次出征太空,是他备份将近25年终于飞天的圆梦时刻。
或许很多人听过这样的话: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对中国航天而言,这句话让人感慨做事精细、考虑周全。可仔细想想,放到个人身上,其实有些残酷。
航天员更是高危职业,最微小的细节也可能关乎生死。首批航天员选拔出来后,他们面对神圣的国旗庄严宣誓:“视祖国的载人航天事业高于一切,为实现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不懈奋斗……”
有位俄罗斯教练曾说过一个“扎心”的事实:航天员经过大量训练,最后机会总是少数人,这本身就是航天员的生活之一。据说,落选的人不会把失落写在脸上,但在以后的训练中会更加刻苦,憋着一股劲儿。
快25年的时间里,他有很多次进入备份乘组,但一次次遗憾落选。这位老将也看着5名战友因年龄原因停航停训。可邓清明从未想过放弃,直到圆梦的那一刻,曾经远在天边的神秘太空,终于近在咫尺。
也希望有人能记得,首批航天员中,那5位没有飞天但已退役的航天员名字:李庆龙、吴杰、陈全、赵传东、潘占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