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8日 星期一
把服务资源汇聚到群众家门口 让戏曲里的中国故事再出发 晚报与我有鱼水情和“雨水情”
第5版:要闻 2022-12-04
致敬经典,守正创新,上海戏曲艺术中心上演一部部精彩好戏

让戏曲里的中国故事再出发

一部部精彩好戏的上演,是上海戏曲艺术中心致敬经典的再出发,也是在新时代对传统文化探本溯源、用戏曲艺术讲好中国故事的再出发。一波又一波新创剧目中,上海京、昆、沪、越、淮、评弹六大院团始终抱以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理念,让传统戏曲插上新时代的翅膀,让戏曲艺术在守正创新中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行。

让传统见新

豪华的主创、主演阵容,华美璀璨、耳目一新的舞台呈现,荡气回肠的音乐唱腔,新版京剧《大唐贵妃》将于12月9日至10日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上演。其脱胎于梅兰芳上世纪20年代名剧《太真外传》,不仅将杨贵妃与李隆基缠绵悲怆的爱情传奇娓娓道来,同时再现了国粹艺术与时俱进的审美号召力。

11月19日至20日,上海昆剧团55出全本《牡丹亭》的首演,将一场传统且不失新意的华丽一梦展现于舞台。全本《牡丹亭》结合昆曲本体与现代审美,将传统戏曲的身段表演、科诨武戏等表现手段熔为一炉,以虚幻朦胧、诗意唯美的舞台氛围,烘托表现杜丽娘和柳梦梅的唯美爱情,还原原著中关于明朝社会、战争、民俗等丰富内容,展现了一幅明代社会生活风情画卷。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诚如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所说,全本《牡丹亭》凝聚着上昆几代人对昆剧事业的执着和热爱,也是每一个昆曲人的守望和梦想,其价值意义远超出创排一出戏、一部古典名著的意义本身,是一次超越性的回归与创造。不偏颇、不简化、不丢失原著文脉,全本《牡丹亭》通过又一次的艺术演绎,获得了正本清源式的回归与重塑。

为时代立传

“《敦煌女儿》治好了我的新编戏恐惧症,我真的太喜欢这部剧的真诚和克制了!”11月29日,原创大型沪剧《敦煌女儿》在上海大剧院上演后,一位观众激动地说。前不久,《敦煌女儿》领衔主演茅善玉凭借剧中樊锦诗一角,荣获第十七届文华表演奖,同名实景电影获得第3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戏曲片奖。

《敦煌女儿》自2018年5月首演以来,四年间已经在全国十余个城市演出近80场,斩获殊荣的背后,是主创团队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和严谨求精的艺术精神,从“一改”到“三改”,积极听取领导专家的意见,对剧目从整体架构、唱腔念白到舞美呈现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充分展现了沪剧人对于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和探索。经过“三演三改”后的《敦煌女儿》以深厚的人文底蕴,精致的舞台呈现,演员入木三分的表演,让“莫高精神”更具时代光芒。

目前,上海越剧院正投入创作新编现代越剧《好八连》,书写新时代“南京路上好八连”的新风貌,诠释霓虹灯下的哨兵的新内涵,塑造始终听党指挥、勇于自我革命的八连指战员形象,使广为传颂、代代相传的好八连精神焕发勃勃生机。导演卢昂表示:“曾经守卫上海的霓虹灯下的哨兵,已经转型为保卫国家、战之必胜的特战兵,但‘南京路上好八连’的精神一直在传承。我们创作的《好八连》将以全新的样式展示英雄连队的魂魄,唱响男子越剧英武嘹亮的军歌!”

“闯上海,闯上海,这股闯劲儿放在今天也是一样的啊!”11月23日至25日,淮剧《闯上海》在天蟾逸夫舞台连演三场。演出中,随着剧情的发展,观众或为女主的大义凛然而鼓掌,或是深深被剧中人物“国事为大”的精神所感染。通过淮剧《闯上海》,观众看到的不仅仅是一部舞台艺术作品,更是重温那份镌刻在每个人心中的爱国之情。

“两个多小时没有走神,我被这部评弹紧紧地抓住了。”“50集容量的电视剧故事,中篇评弹的体量讲得非常精彩。”“演员的说噱弹唱,让我眼前浮现一幅幅历史画面,更感受到上海的生活气息。”上海评弹团原创中篇评弹《战·无硝烟》自获得中国曲艺牡丹奖后在沪上演多场,收获新老书迷众多好评。从“银元之战”到“两白一黑”,《战·无硝烟》在边演边改中既收获了奖杯,又收获了口碑。

本报记者 赵玥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