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9日 星期五
花(水彩画) 在周柏春伯伯家看世界杯 说说野外露营 这是只石狮子吗? 巧遇“二杨” 美学家蒋孔阳
第12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2022-12-04

这是只石狮子吗?

简平

明年将在上海开馆的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日前正紧锣密鼓地进入布展阶段。作为其中童书馆的学术策划,我觉得理应将新中国第一家以儿童少年为读者对象的大型综合性专业少儿出版机构——少年儿童出版社列为重要展出内容。

由宋庆龄题写社名的少年儿童出版社于1952年12月28日成立,迄今已走过了整整七十年的光荣历程。出版社组建伊始,就选址在延安西路1538号,那里有一栋风格典雅的小洋楼,还有一片草坪,一个水池。这栋小楼,这片草坪,这个水池,给几代少儿社员工以及众多的作者、读者留下了美好的记忆。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因应市政建设需要,小洋楼被拆除,之后盖起了一座十多层的少儿出版大楼。

为了呈现历史的原貌,我很希望能找到小洋楼的照片。我想到了少儿社的《少年文艺》资深编辑单德昌,他是个有心人,精心保存了许多有关少儿社的资料。果然,他真找到了一张小洋楼的南立面全景照。策展设计方看过后,根据这张照片制作了一幅精致的素描画作为展品,当我拿到交融了历史和艺术的绘画后,非常震撼,也非常感动。我随即发给了单德昌。不料,他看后问我:“小洋楼台阶上的石雕是只石狮子吗?”这样的发问,让我直觉有种不确定感。我和设计方仔细比对原照片,发现那个石雕确实面目不清,只能说看起来像是只石狮子。

但我认为史实不能模糊,不能似是而非,即便这里改放过别的石雕,也要能说得出所以然。于是,我将照片给到几位少儿社年长的老编辑,请他们一一辨认,结果都是模棱两可的说法。不过,曾在少儿社工作多年,后调任中国中福会出版社的陈苏给了我一个重要的线索——她发来一篇署名王亚法的回忆文章,写了他在少儿社度过的那些时光。

王亚法是1976年元月进入少儿社工作的,直到1988年才因出国而离开。他在回忆文章中说,少儿社这个地方,原先是古代墓园,二十世纪初,英国籍犹太裔房地产大亨哈同在上海发迹,建造了名闻遐迩的哈同花园,后来,他的养子戴维·哈同买下了这片墓园,并在园中靠马路一侧建造了一幢别墅,这便是以后少儿社使用的小洋楼。当时,戴维·哈同将墓园里的一对石赑屃放置在别墅南面,也就是号称阳光房的台阶前。王亚法写道:“我七十年代进社的时候,那对赑屃还在,但两块石碑移到了草地边,一块打碎,做了底座,另一块横卧其上,上面的字迹已经漫漶了。”而据长宁区文物普查记载,这里原系明代天启年间副都御史李同芳的陵园。

我将这条线索告诉了那些老编辑,他们纷纷想起来,说还有石马、石龟呢,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对草坪和水池重新修整时,更是新建了一座假山、一座亭子,从假山里面穿进去,可以通往亭子,坐在亭子里观赏风景,实在是心旷神怡。单德昌再次从保存的资料中找到一张珍贵的合影照片,那是1982年戴维·哈同的后人从国外来上海寻访长辈住过的地方时拍摄的,地点就在小洋楼的阳光房前。我看见合影里有少儿社的老编辑刘崇善,便让他辨识,他立刻回想起来,说他曾将那天接待的情况写成报道,发表在《新民晚报》上。对我来说,这张照片最为重要的价值在于证实了曾置于门前的古代石雕不是石狮子,而是那对赑屃,当然,由于年代久远,的确面目模糊了。

赑屃者,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龙之九子之一也,是一种祥兽,也称龙龟,外形似龟,善驮重物,多用以驮负碑础,寓意经久不衰,其文化涵义则是象征长寿吉祥。我请策展设计方将石狮子改为了石赑屃。我想,我们还原历史,是为了尊重历史,认识历史——我们是从过去走来的,我们还要向未来走去。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