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钰栋
那天,翻阅一本书时,一张夹在其间的书签赫然映入眼帘。这是一张特殊的书签——公私合营衡山电影院股票。我的思绪一下子被拉回到了五十多年前。
那年的夏日异常闷热,被抄家之后的房间留下了一地狼藉。乱纸中一张票子样的东西引起了我的注意,便顺手偷偷捡起藏在裤袋里。外婆在为我换洗衣裤时发现了票子,忙问我是哪里得来的,我如实告知。外婆责怪起母亲来:“叫侬全都烧掉的,怎么还留下了一张呢?要是造反队杀个回马枪,抄出迭张股票,一家门侪要去吃官司!”说着就要拿去烧了,母亲一把夺过来塞进书里嘱我藏好。这时我才知道,这类东西是属于“资产阶级”的,我家到电影院去领取股息是一种不劳而获的“剥削行为”。
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我才真正明白,股票与“剥削”没有丝毫关系,它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增强企业活力、繁荣经济的一种措施。我这才大着胆子将秘密收藏的股票取出,大大方方地将它当作书签用,并开始追寻这张在1953年1月1日发行的“公私合营衡山电影院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背后的故事。
原来上海解放不久,上海市人民政府考虑到徐家汇地区远离市中心,缺少文化娱乐设施,决定在衡山路上建造一座电影院供人民群众享用,并定名为“上海市徐汇区电影院”。为了解决资金缺口,市政府决定在电影院周边的银行职员、工厂工人以及居民中间用集资的方法来筹措。我外公、外婆和父亲恰好是衡山电影院对面的大中华橡胶厂的职工,他们每天都沉浸在“翻身解放,当家作主”的幸福之中,想到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要为人民群众建造电影院,哪有不开心的呢!既然资金不够,我们工人阶级理当全力支持。外婆和父亲就与厂里的部分工友一起分别出资购买了股票。1952年1月5日,电影院建成,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上海建造的第一座人民群众自己的电影院。由于历史的原因,这张见证了“人民城市人民建”的股票成了我国唯一没有完成继续兑付业务的股票。
历史的这一页展现在我眼前,我仿佛看到了建设新中国的火热场景,情不自禁地为父辈的热情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