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5日 星期五
寿桃临波上下红(中国画) 岁月的童话 对弈在黑白世界中 言微而义宏 视障读者的乐园 “诺奖魔咒”之于莫言
第6版:夜光杯 2022-12-24

言微而义宏

吴欢章

徐弘毅同志的三言两语,是语言的艺术,也是语言的哲学。这种文体有点像格言、谚语、俗语、絮语,但又都不是,或者说它似乎是综合以上各体之长探索出来的一种新文体。

弘毅的三言两语,有感而发,有为而作。它来自现实生活的矛盾,来自人际关系的旋涡,来自社会思潮的激荡,来自心灵世界的碰撞。它从客观世界汲取了养分,发现了问题,也接受了责任和担当。它针对生活潮流和思想动向,激浊扬清,扶正祛邪。论是非一丝不苟,辨美丑爱憎分明。它严肃而不失和蔼,直言而不失温婉。

弘毅的三言两语,是思想的果实,智慧的结晶。它的特点是长于思考,它的作用是启迪思考。它面对纷纭复杂的大千世界,面对变幻莫测的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从不为表象所迷惑,总是深入事物的内核探索其精髓,抉取带有规律性的东西。诸如:“对意见和批评,关键不在中听、不中听,而在中肯、不中肯;对于建议,关键不在中意、不中意,而在中用不中用。”读此类三言两语,犹如洞穴行舟,时有豁然开朗之感。其聪明之处,在于能敏锐地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发现其潜在的另一侧面或别一层次,从而深化读者的认知。诸如:“不懂不要装懂,也不要甘于不懂或似懂非懂。”如此独特的智言慧语、读来犹如行山阴道上,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纵思骋智,哲理迭出,这正是它长传读者之口、长记读者之心的缘由。

以言简意赅为美,以机智隽永为趣,是弘毅三言两语的艺术特长。三言两语这种文体,论说的色彩很浓,为了吸引读者,它总是努力赋予某种艺术元素。首先是追求语言的精练,对于形式和内容它总是作反向的努力,形式务求其简洁,内容务求其丰厚,这就形成了一种耐得咀嚼的诗意的含蓄。譬如:“舍弃一些,才能得到一些。专一,是最大的舍弃,也是最大甚至是唯一的得到。”“避免最差的结果,往往必须追求最好的目标。”这类以少许表现多许的语言,犹如珍珠闪闪发光,照亮事物背后的奥秘,引导读者去深入领略生活中易被忽略而不应忽略的东西。弘毅的三言两语也追求机智和警策的趣味。他苦心孤诣,运用多种方法寻求和表现语言艺术的微妙意味。有时是取相反相成的句式:“光看别人的短处,往往会使自己的长处变短;常看他人的长处,往往会使自己的短处变长。”有时是用两极对照的句法:“没有一种办法是无用的,也没有一种办法是万能的。”有时是欲扬先抑:“可以暂时不问收获,但是永远不能忘记劳作。”有时是因果转化:“听不进别人丁点意见,自己何有点滴进步?”有时层层递进:“能用人者为能人,能用能人者为高人。”有时回环反复:“不听成功者之言,多有失败者之事。不听失败者之事,少有成功者之路。”有时将数字错综成句:“朝三暮四,终将不三不四,更不会数一数二。”有时用绕口令说事:“看重轻者,轻而易举。看轻重者,举重若轻。”摇曳多姿的文字,宛若繁花盛开,尽显聪明灵巧之色。

弘毅的三言两语,真乃益人以智,怡人以情,悦人以美。(本文为徐弘毅《三言两语》序,有删节)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