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外婆的话” 智慧快餐 第一次…… 浮云一别 石磨年趣 三个电话 雪里晓寒浓,已见蜡梅初折
第11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2023-01-15

石磨年趣

俞鸿虎

每临春节,母亲就要带领我们几个孩子,打扫卫生、采买年货、腌制腊味,忙得不亦乐乎。特别是磨水磨粉,既花时间,又费体力,十几斤水磨粉磨完,总感觉腰酸背痛,心里却涌出一股成就感,甜丝丝的。母亲说:“水磨粉包出来的汤圆吃口糯、软、更香。”

说起石磨的来历还要提到父亲的老友——阿福叔。阿福叔当年独自蜗居在卢家湾的棚户区,家属在农村,儿子尚在苏州念大学,孤寂缠绕着他。他跟父亲解放以前就是好朋友,两人休息日只要对上点,父亲总会约阿福叔来我家小酌,唠嗑一番,以解寂寞。有次阿福叔说起家里有个石磨,已经闲置多年,他念及我家孩子多,过年过节会有用,于是,父亲乘假日去卢家湾,叫了一辆三轮车运了回来。到家仔细一看,粉槽摔缺了一块。父亲又赶去石灰行买来白水泥小心翼翼地补上。

送走了灶王爷那天,母亲取出珍藏了几个月的糯米,淘洗干净,然后用清水浸泡,一昼夜后,捞出糯米粒,用指甲轻轻一压,立即碎裂。母亲对我说:“可以磨了。”她取出干净的面粉袋,套在石磨的出口处,用绳子扎牢,面粉袋放在脸盆里。一切就绪,我便开工了。我用勺子抄上小半勺糯米,连水倒入磨眼内,逆时针旋转石磨,不一会,雪白的糯米浆就流入磨槽,顺着磨槽缓缓流入面粉袋,滤出的清水从面粉袋渗了出来。我累了,换大妹;大妹累了,换小妹;小妹累了换阿六头……忙了一下午,临吃晚饭,十多斤水磨粉总算全部磨好了。母亲把面粉袋口扎紧挂在天井的钩子上,底下放一只脚盆。滴下来的水滴答答不停,第二天,袋里的水磨粉已经结成为块状。我凑近闻闻,透发出一阵阵特有的诱人清香。

家有石磨的消息长了翅膀似的飞快传遍了前后弄堂,邻居们闻讯纷纷前来商量借用。母亲把邻居们按照顺序排了队,让父亲记在日历彩图边上,免得弄错。从此以后,每逢过年,石磨总会成为前后弄堂的香饽饽,日历彩图边上总会新添一行局外人看不懂的石磨流转日期。从喝腊八粥那天开始,要一直借用到除夕后半夜。年初一,邻居们纷纷把自家的水磨粉汤圆端到我家,请我们品尝。宁波口味的猪油白糖汤圆,一个个小巧玲珑,一口能吃两只;苏州口味的百果馅和细沙馅一口咬开只见馅子五颜六色,别提多吸引眼球了;扬州口味的荠菜大肉汤圆,一口咬下去,刚刚只露出肉馅,乖乖隆滴冬,只吃一个已经半饱了!各地风味汤圆我们都品尝到了。欢声笑语充满着客堂间。

元宵节前,父亲会去弄堂口的电话亭打电话给阿福叔,约他来我家过节、小酌。放下酒杯,母亲端上水磨粉汤圆请阿福叔品尝,我想这是喝水不忘掘井人的意思了。

1987年动迁,石磨一时无处安身,被运到无锡二姐家,继续发挥余热,传递年味。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