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校长建议艺术馆增夜场  馆长视频连线相约春天 “阳康”后如何中医调理 加快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 把更多美育资源送过去 留住烟火气  提升幸福感
第6版:上海两会/话题 2023-01-15
代表建议 和五个新城结对

把更多美育资源送过去

作为上海发展新引擎,五个新城在建设过程中也需要提升公共服务功能,增强新城生活品质和对各类人才吸引力。但市人大代表、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市非遗保护中心)党总支书记、馆长吴鹏宏调研发现,在上海市青少年美育普及过程中,存在美育资源地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五个新城显然是美育教育的“洼地”。

“由于自身资源有限,五大新城缺少优质的师资和项目,再加上考虑到交通、往返时间等成本问题,优质资源在郊区开展美育服务的积极性不如中心城区。”吴鹏宏告诉记者,在五个新城中,临港新片区及南汇新城的文化设施布局相对落后,奉贤新城尽管硬件建设不错,但却缺乏优质的美育项目,总的来说,扎根五个新城的文化教育社会主体不多。

因此,在今年的上海两会上,吴鹏宏代表和朱光代表一起建议,向五个新城输送青少年美育资源,希望建立城乡一体化美育资源的统筹机制,通过公共文化创新项目评优的方式,鼓励更多优质公共文化供给社会主体,和五个新城结对子,让更多的优质美育资源进驻五个新城。

“五个新城的本地文化各有特色,居民需求各有侧重,建议‘一城一特色’地供给美育资源。”他举例说,奉贤新城的居民对戏剧类文化项目情有独钟,沪剧、滑稽戏等很受欢迎;临港新城在建上海大歌剧院,就可以提前普及歌剧艺术,培养高素养的歌剧粉丝。还有亲子类的美育资源也是热点,除了演出和展览,青少年也需要专业的导赏、讲座,教授他们看出门道。

因此,他建议通过第三方专业教育评估机构,加强对五个新城青少年美育课程设计和评估。同时加大传播力度,鼓励更多名家名人工作室开往五个新城的当地公共文化设施,为更多青少年提供美育普及教学。

在两会现场,吴鹏宏还带来一个好消息:此次“秒杀”的“上海市民艺术夜校”今年将推出倍增计划,以100个教学点位开出近300门课程并招收2万多名学员,春季班将在3月开始招生。此外,今年还将力推“社会大美育”服务,联合全市美术馆、博物馆、剧院、院团等专业力量,将美育大课堂开进社区,让更多市民能够接受艺术的熏陶。

本报记者 张钰芸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