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继勇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副院长
中国新政利好全球经济
中国在新冠疫情防控方面的政策优化标志着“后疫情时代”的正式开启。中国宣布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取消全员入境检测等政策举措,为“后疫情时代”的全球经济恢复带来暖意,为国际人员交往带来了便利,为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带来了动力。
然而,在中国宣布对于全球经济重大利好的这一政策之后,中国调整入境政策的消息也引发所谓“担忧”。甚至个别国家还以所谓中国“在分享疫情信息方面缺乏透明度”为借口,对来自中国的游客单方面采取入境限制措施。
抗疫合作坚持三大原则
有效的全球抗疫合作需要坚持以下原则:
第一,非政治化原则。全球抗疫合作需要各国积极的政治承诺,而非将疫情防控作为一种工具来追求政治目的。疫情防控事关生命保护、生命伦理和经济发展。疫情防控的政治化操作是短视的。任何将疫情防控的政治化操作必将危及全球抗疫合作所必需的国家间信任和国际政治基础。
第二,科学原则。人类的发展史也是同疾病的斗争史。在人类与疾病斗争的历史中,科学是最关键的变量。任何疫情防控政策措施的制定应该基于科学而非其他,要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办法。
奥密克戎变异株跟既往的原始株和其他的变异株相比,毒性降低,传播速度较快,拥有较强的免疫逃逸能力,中国抗疫政策的重大调整也是基于这一科学证据之上。
第三,非歧视性原则。各国疫情防控措施要符合国际卫生法。作为最重要的国际卫生法,《国际卫生条例》(2005)规定各国不得实施有损于贸易和旅行的过度限制措施。各国负有“采取卫生行动时避免对世界交通不必要的干扰”的义务。《国际卫生条例》(2005)第四十二条规定,“所有的卫生措施都应当以透明和无歧视的方式实施”。《国际卫生条例》(2005)四十三条要求成员国明确公共卫生风险以证明强加于个人的公共卫生措施为正当。
个别国家做法站不住脚
显而易见,个别国家以中国“疫情信息不透明”为借口而采取的措施是站不住脚的。针对中国旅客入境限制措施不但过度,而且具有歧视性。这些做法没有任何科学依据,是对国际卫生法的公然无视。
各国的相关防疫措施应当科学适度,如果借机搞政治操弄和采取歧视性措施,不但不利于全球团结抗疫,而且对国际人员的正常流动带来不必要的障碍。
团结是抗击新冠疫情最有力的武器。中国通过开展双边和多边抗疫合作,凝聚国际抗疫合作共识,破除疫情防控的“污名化”和“政治化”,成为全球合作抗疫的重要力量。中国抗疫政策的优化调整,必将为国际社会协力抗击疫情提供新的动力,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