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7日 星期五
新鲜的东海海鲜又快上桌啦 漕泾镇迎来“大棚里的春天” 镜天湖、滴水湖惊现油污潜鸟 保护湿地  为候鸟“种”更多口粮
第4版:上海新闻 2023-02-02

保护湿地 为候鸟“种”更多口粮

申城科研团队成功修复重建海三棱藨草群落面积逾110公顷

本报讯(记者 郜阳)今天是第27个世界湿地日,主题为“湿地修复”。《海三棱藨草种群生态修复技术规程》也于昨天起实施。记者了解到,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袁琳研究员团队研发了海三棱藨草种群重建与复壮技术,成功修复重建海三棱藨草群落面积逾110公顷。

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拥有丰富的滨海湿地资源,其中盐沼植被面积约3.3万公顷,居全国前列。盐沼植被是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海岸防护、维持生物多样性、固碳增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修复保护盐沼植被一直是上海生态保护的重要内容。

海三棱藨草属莎草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长江口和杭州湾滨海湿地的特有种,也是长江口越冬候鸟的重要食物资源,对长江口生物多样性维持和重要生物栖息地保护具有特殊意义。然而,20世纪末受外来物种互花米草入侵和海岸工程等影响,长江口自然潮滩海三棱藨草种群规模急剧减少,严重威胁滨海湿地生态服务功能。

在上海市科委重大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支持下,袁琳团队对恢复海三棱藨草种群开展了长期研究。通过野外监测、遥感解译和控制实验等研究手段,揭示了盐沼植物在自然潮滩成功定居和扩散需要超越潮滩上的生物与物理阈值以满足幼苗定居的机会窗口。研究团队还揭示了盐沼植物种源在自然潮滩环境中萌发过程的形态特征、种源传播和水动力变化对盐沼植物二次传播潜力和成功扩散定植的影响机制。

根据本地物种海三棱藨草的形态特性、生活史规律和潮滩生境等,研究团队研发了基于种子播种和球茎苗移栽、自然斑块复壮的海三棱藨草种群重建与复壮技术,构建了崇明东滩潮间带湿地多过程联合调控一体化的入侵植物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体系。

“相关技术已在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的盐沼修复中得到应用,成功修复和重建海三棱藨草群落面积100公顷以上。”袁琳介绍,这一成果还在上海市水务局“十四五”海岸带种青工程南汇东滩片区应用,成功重建海三棱藨草群落面积10公顷以上,展现出极具价值的推广前景。

记者获悉,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于2017年提出《海三棱藨草种群生态修复技术规程》编制计划,汇集申城多家科研单位十多年来的滨海湿地生态修复科研成果及工程实践结晶。其中,自然潮滩生境海三棱藨草种群生态修复的相关技术规程由华东师范大学团队负责编写。明确了海三棱藨草种群修复程序,规定了场地选择、材料准备、方案实施以及监测与管理的要求,根据不同生境下自然条件差异,采取不同的生态修复方案,可适用于长江口及上海市海三棱藨草种群的生态修复。

去年10月28日,《海三棱藨草种群生态修复技术规程》由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标准编号:DB31/T1373-2022),今年2月1日起正式实施,为上海即将实施的一系列海岸带“双重工程”及其他生态修复生态工程的本地物种恢复,提供了技术导则和成功案例,将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上海“生态之城”建设和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