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
让孩子学些“软技能” 市血液中心发起“热血呼吁” “管民CP”辖区发挥最大效力 新城民生项目公开征集设计方案
第4版:上海新闻 2023-02-18
城管队员+市民监督员,让法治宣传走入千家万户

“管民CP”辖区发挥最大效力

蔡丽影跟随城管队员一起到商铺中去巡查、宣传垃圾分类 本报记者 周馨 摄

垃圾分类看一看,工地噪声管一管,违法搭建劝一劝……春节刚过,普陀区曹杨新村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特邀的20名“市民监督员”又恢复“上岗”了。记者获悉,这一全市首创的“市民监督员”制度,已成为市民监督城管执法、参与城市治理、了解法律法规、构建城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的途径。目前,市民监督员2.0版“少年监督员”也已“上线”,让法治宣传走入千家万户。

市民监督商家垃圾分类

戴上“市民监督员”的标牌,穿上城管执法红马甲,家住香山苑小区的蔡丽影熟门熟路地坐上了城管执法车。今天,她要参与监督的,是对沿街商铺垃圾分类的检查。去年疫情过后,社区垃圾分类有否“回潮”,店家有否认真坚持“四分类”,都是这次检查的重点。

来到桂巷路步行街,蔡丽影与执法人员走进超市、奶茶铺、小吃店里,翻开垃圾桶盖,看看有没有混投。见一家餐饮店的湿垃圾桶内混有筷子套、餐巾纸等干垃圾,蔡丽影当即指出,并提醒店家将垃圾桶外表的污渍洗干净。

用所学法规为邻里解惑

蔡丽影是曹杨新村街道的首批“市民监督员”之一。2019年,曹杨在全市首创“城管队员+市民监督员”的“管民CP组合”模式,聘请20位居民担任市民监督员,每周跟着城管队员用脚步丈量2.14平方公里的辖区,监督城管执法是否文明规范,了解城市治理背后的故事。

检查垃圾分类、占道经营,对工地的噪声、扬尘等进行执法,走进小区处置违法搭建……在一次次监督执法中,市民监督员们亲身体验了城管队员的日常工作,也对各项法规增进了了解。

如今,蔡丽影已经能用监督执法中获取的知识,为邻居们浅显地解释一些问题,比如空调外机安装的高度、违法搭建怎么处理等。

2.0版“少年监督员”上线

如今,微信群里每次发布执法任务,都成了最热闹的“抢单”时间,名额经常会被秒杀。哪怕错过了任务,市民监督员也会在群里通过“随手拍”将发现的问题上报,由城管部门及时处置或转达其他部门。“市民监督员就像我们的另一双眼睛,我们称之为‘天眼’系统。”曹杨新村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副中队长俞放说。

记者获悉,目前市民监督员2.0版——“少年监督员”已“上线”。中队聘请辖区学校里的孩子们担任监督员,在寒暑假期间跟随队员巡查和执法,让学生群体也有机会走进执法现场,了解城管工作。这一模式已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和“溢出”效应,通过“小手拉大手”,让法治理念走进千家万户。

本报记者 金旻矣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