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飞
编者按:每个人都希望生活得更有品质。品质生活不仅需要物质的保障,审美和趣味也不可或缺。无论广厦还是陋室,审美和趣味都会像阳光一样给你温暖和力量,让平凡变得美妙。今起请看一组《品质生活》——
朋友久不见面,第一句话就是:菖蒲便宜了嘛!菖蒲前些年也贵过,价格曲线和多肉差不多,都是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后复归于平淡。
多肉是舶来品,菖蒲却是土生土长的中国玩物。说玩物很多人不高兴,因为菖蒲物质上是绿植,精神上却被寄托了很多东西,这个说开了就多了去了,本来也的确有些深刻,但说得久了、说得开了,感觉深刻的东西也就被稀释了,白酒兑了水,大伙儿就散了吧。有次聊天谈到当年的“国学热”,我就说:国学热的余续就是菖蒲热,要等菖蒲热过气了,国学热才算正式结束。
热过了,还爱,才是真爱。作为绿植的一种,菖蒲的确是比较普通的,但普通的同时也是有点门槛的,这大概也是菖蒲热得快凉得也快的缘由吧!因为别的绿植你养好欣赏就是了,养菖蒲就不同了,养不养得好先不说,你得多看书,不多学习的话你就品咂不出滋味,当然更重要的是蒲友聚会吹牛插不上话。以前有记者采访,问我菖蒲的魅力,我回道:苏东坡也爱菖蒲,你手托一盆菖蒲,其实就已经在和古人神交,何乐而不为呢!到如今觉得这个说法或者想法有点复杂。传统文化的知识储备是欣赏菖蒲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物质和精神,比例怎么分都是有道理的啊!
就我自己的养蒲经历来说,有三个阶段:从独乐乐到众乐乐,再到独乐乐。开始是因为爱好赏石,慢慢接触菖蒲,靠了王大濛老师的几本专著,算是启蒙。因为自己的主业是画山水,审美也就是“看法”还是比较成熟的,所以基本上是随心所欲地去摆设,几年下来,有点心得。加上当年还有几分豪气,于是和蒋平在松江石湖荡组织了“江南菖蒲大会”,算是江南地区的蒲友雅集,只是规模有点大,吃饭的时候摆了快四十桌。让人感动的是有蒲友从重庆和广东还有海南坐飞机过来,有意思的是我们设立了一个“菖蒲医院”,本来是个噱头加玩笑放在公众号,结果还真有人带着菖蒲来就医,一对老夫妻赶来,开车迷了路,打听菖蒲医院,至今被当地的朋友引为笑谈。
菖蒲的养护,真是没啥好说的,百种人有百种法,各有招法不同,如同菖蒲的妙处,岂能以言语道。唯一的经验就是不要想得那么复杂,我刚开始的时候就觉得秘不可测,有老法师就鼓励我:这有啥了不得,养菖蒲啊,那是以前养兰花练手的。
那么菖蒲的欣赏呢?我只能说:赏蒲,其实是赏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