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江跃中)今天上午,在中以(上海)创新园举行的第三届上海数字创新大会,发布了全国首个地市级数字化转型指数《普陀区数字化转型指数》。该指数由国家信息中心联合普陀区人民政府探索编制形成全国参考可用、全市横向可比、具有普陀特色的数字化转型评价体系。经过综合测评,2022年普陀区数字化转型综合指数为83.26,其中数字经济厚度指数为70.52、数字生活温度指数为85.63、数字治理精度指数为85.71、数据要素广度指数为92.75、数字技术深度指数为75.81、数字生态韧度指数为81.16、数字示范亮度指数为95.20,展现了普陀区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取得的良好成效。
上海从城市生命体、有机体的全局视角,谋划提出“整体性转变、全方位赋能、革命性重塑”的城市数字化转型总体布局。普陀区积极贯彻全市数字化转型工作部署,在城市数字化转型各领域先行先试,立志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数智普陀”品牌。
据介绍,指数设计遵循“系统性”“引领性”“可操作性”“可持续性”原则,兼顾共性与特色、工作与成效、前瞻与实用,打造普陀区数字化转型的度量衡、风向标和晴雨表。
普陀区数字化转型指数体系共分3个等级: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16个,三级指标32个。在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六度模型”基础上,增加特色示范指标,从数字经济厚度、数字生活温度、数字治理精度、数据要素广度、数字技术深度、数字生态韧度、数字示范亮度等7个方面,综合评价普陀区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工作进展与发展成效。
比如,数字经济厚度方面,主要从“规模指数”“活跃指数”“集聚指数”3个方面评价经济数字化转型当前的活力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潜力。2022年,普陀经济转型加快发展。7家企业入选“2022上海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百强”企业,17家企业入选“2022上海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高成长百家”企业,普陀已成为沪上的“数字经济热土”。
数字生活温度方面,主要从“便捷度指数”“品质度指数”两个方面评价普陀区推进居民生活、出行、就医、养老、教育、文旅等数字化转型工作成效。2022年,普陀生活转型亮点纷呈,“宜购普陀”迭代升级,完成4个“智慧菜场”、3个“智慧食堂”建设,线上“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让群众“近”享便利,“便捷就医服务”实现18家区属医疗机构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