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6日 星期一
立潮头、闯新路、得群心 长宁区群文创作高质量发展
第12版:专版 2023-02-28

立潮头、闯新路、得群心 长宁区群文创作高质量发展

长宁非遗西郊农民画《古井趣事》

舞蹈《龙华!爱永垂》

愚园路钢笔画展

器乐合奏《时间旅者——外滩》

2019年群星奖获奖作品《和·鸣》

2022年群星奖作品《爱上这座城》

连续两届斩获中国群众文化政府最高奖群星奖,连续多年在上海市新人新作展评展演活动中获奖数量名列前茅,辉煌的成绩单背后,是长宁区十年如一日的奋楫争先。

年轻人才可以在全国大赛中崭露头角,新作可以通过层层选拔校准定位、找到航向,创作者的获得感背后,是长宁区扎实的机制保障。

精彩纷呈的群文活动从上海核心城区辐射长三角,并受邀走上全国舞台展示,屡次打磨的优质作品最终又回归基层反哺群众文化生活,人头攒动的观众席间,是对长宁出品的交口称赞。

十年长宁群文创作发展之路,生动展示和实践了“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人人都能有序参与治理、人人都能享有品质生活、人人都能切实感受温度、人人都能拥有归属认同”的美好愿景,为长宁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精品城区提供着软实力支撑。

精准选材紧贴时代脉搏

时代精神是群文创作的不竭动力。多年来,长宁区鼓励创作人员将历史人物、真实故事与市民生活产生联结,如《龙华!爱永垂》《冲上云霄》《小巷总理》等,描摹了历史英烈与时代楷模的群像与缩影。疫情期间,长宁创作了《呼吸》《逆行中的你》等一系列、各类别主题作品1000余件,以小切口凝练大情怀,体现团结互助的城市温度。《时间旅者——外滩》《书场》《紫藤花开》等作品则通过标志性元素唤起人们的集体记忆,展现社会发展脉络和人民生活进步的生动图景。

传统文化是群文创作的源头活水。借助国家级文旅融合试点单位——长宁区非遗保护中心独特的资源优势,联合部分区级、市级非遗传承人,创作曲艺《小小钱币上上智》、舞蹈《我们的书苑》和以“西郊农民画”为主题的舞蹈《古井趣事》等,充满古典韵味、传统意趣、家国情怀。

本土特色则是群文创作的秘密武器。结合“城市更新”“15分钟社区美好生活圈”“楼门口”等重大民生项目,长宁持续挖掘发生在街区、社区、楼宇、园区的创作素材,推出以愚园路社区治理为主题的话剧《微光》,以志愿者为主题的男女生二重唱《雪花的故事》,获得群星奖、体现长宁国际精品城区多元文化共融的音乐作品《和·鸣》《爱上这座城》等,有筋骨、有温度、接地气,创作出了一系列独具长宁特色的群文作品。

机制保障激发参与热情

近年来,长宁区通过各种渠道完善扶持机制,加大对作品和人才的资助力度,实行群众文化项目原创作品资助倾斜政策,出台《长宁区关于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长宁区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表彰和奖励办法》等政策组合拳,明确各项扶持和奖励措施。长宁文化艺术中心2020年荣评“上海市群众文艺音乐创作活动示范点”并建立“区级创作孵化基地”,通过总分馆机制抽调各单位、街镇业务骨干组建创作执行小组,定期开展“聊聊创作这点事”座谈会,这里也成为全区群文创作枢纽。

每年年初,长宁会向全区公开发布“创作召集令”进行作品征集,区创作中心召开作品小样专家选拔会。3月举办“不同凡想·聚艺虹桥”展演活动对作品进行初评,择优参与市级赛事。定制式专家辅导会同步开展,同时邀请市民广泛参与讨论进一步打磨内容,将“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充分贯彻于作品选拔各流程。

长宁区文旅局除设立创作专项经费外,还撬动长宁文化发展专项基金奖励在全国赛事中获得荣誉的单位和个人,支持获奖作品走向各地展演,为创作者提供高质量培训机会和广阔的展示平台。激励机制也结出了硕果,音乐小品《远方》获第十四届华东六省一市戏剧小品大赛大奖,小品《新年快乐》获第十六届华东六省一市戏剧小品大赛金奖,歌曲《雪花的心愿》获2020首届长三角原创流行歌曲大赛大奖及2021第九届全国文化馆“地市级百馆联动”文旅嘉年华活动优秀展演奖……

创作成果惠及广大人民

在长宁,专业版画艺术家会走进校园,为孩子们普及版画艺术,甚至在社区带着居民进行生肖绘画活动。市、区级的文联艺术家也会走进江苏路街道开展武夷路写生活动,共同描绘长宁城市更新项目,展现苏州河、武夷路的今昔对比。文旅局和人民广播电台共同出品的《前夜》《倾听长宁:海派考古》等系列原创广播剧,以长宁老建筑中发生的重要事件或人物传奇为素材,多维度呈现丰富的红色故事和海上传奇,播放量超百万。

依托市民文化节、“虹桥之秋”文化旅游购物节、咖啡文化节、“曼舞长宁”舞蹈艺术季、“长宁星期音乐会”等市、区品牌活动的展示平台,长宁积极向公众推介原创群文作品,并通过“万千百”文化惠民工程,组织开展优秀群文作品线下巡演,同步推出线上数字化内容,让优秀作品进入百姓日常生活。

除动态类作品外,静态类创作和普及也成果斐然。第21届“江南之春”美术作品展长宁入选作品21张,入上海市美术家协会资格作品4张,名列全市前茅;2022第九届市民艺术大展中书法及摄影作品共计入展9幅、获奖2幅;版画作品《弄堂游戏》《光从远处来》入选“抒怀冰雪情·绘梦新时代”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群众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月份牌年画《年年高—月份牌斗方》、西郊农民画《热闹的购物节》入选由中央各部委主办的“新生活·新风尚·新年画”——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美术作品展;另有多幅作品入选长三角文化馆美术摄影作品展。长宁与华阳路街道合作打造全市首个社区嵌入式开放美术馆——“华漾美术馆”,由社区居民作为主人翁独立承担美术馆运营的各个环节,将静态类创作研究成果延伸至街区巷弄。

丰硕的创作成绩也带动长宁区基层群文团队蓬勃发展,目前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区、街镇、居民区群文团队共1238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十年来有超过200个团队和个人入围市民文化节市级赛事百强。与工作、生活在长宁的白领合作的《和·鸣》《爱上这座城》让长宁连续两届摘得群星奖殊荣,如今,《和·鸣》被改编成适合群文团队演绎的版本,《爱上这座城》也即将在长宁文化艺术中心开展口琴教学和艺术普及,真正实现“从群众中来”的成果又通过各种形式“到群众中去”。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