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3日 星期五
上海传统早餐可以更有“腔调” 做中国“绿色电竞”拓荒者 项目显示度与民生感受度凸显
第3版:要闻 2023-03-20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捷报频传

项目显示度与民生感受度凸显

道路的互联互通、服务的互认共享,正不断模糊着“青吴嘉”的行政边界。“不是一座城,胜似一座城”,作为实施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持续深入推进,“示范区人”对于“一体化”的体验感和获得感,也在持续升级。

轨交推进快

跨域出行如串门

上海地铁17号线西延伸项目施工进入全新阶段!3月15日,随着首榀长30米、宽5.5米、高2米,重200吨的预制U梁从起重机上平稳落梁就位,项目架梁施工启动;3月17日,该工程重要节点之一的跨拦路港桥,进入第一个节段的施工作业,主跨跨度达到180米,是国内轨道交通同类型中最大跨度的矮塔斜拉桥。

“17号线西延伸与既有东方绿舟站相接,设一站一区间,全长约6.6公里。新建的西岑站和上海示范区线是一体化设计,建成后可实现同站换乘。我们将力争在今年底实现全线结构贯通。”17号线西延伸项目经理刘小建说。

上海示范区线,即沪苏嘉城际铁路上海段,在这里,上海轨道交通网将和示范区路网全面对接,将沪苏浙更加紧密地联结在一起。

与此同时,示范区另一重要互联互通项目沪苏湖铁路建设也有新进展。17日,吴江盛泽梁场箱梁架设全部完成,开始桥面附属及无砟轨道施工。这条连通上海、苏州、湖州等长三角重点城市的重要铁路运输通道,预计于明年开通运营,届时,铁路沿线城市都将进入“上海30分钟通勤圈”。

17号线西延伸实现土建结构贯通;沪苏湖铁路实现桥梁全线贯通;沪苏嘉城际浙江段实现全线开工建设,江苏段推进前期研究,上海段推进全线建设;通苏嘉甬铁路加快推进先开段基础工程建设……一批重要互联互通项目建设节点,被明确列入了示范区2023年的重点工作中,轨道上的示范区正加速而来,跨域如串门般便捷的交通出行,已近在眼前。

新功能再造

乡村振兴有活力

“我们团队刚到元荡的时候,它还是最原始的状态,周边是农田,垃圾堆倒时有发生,湖中的竹篱笆是吴江和青浦的分界。善湾村也是江南乡村中最常见、最传统的一个,村中几十户人家,近半无人居住,留守的多是老人。”作为元荡岸线生态修复和功能提升工程和“曲水善湾”项目的建设者,中交上航相关团队负责人万彪见证了示范区这两个新地标的崛起。

因为见过它们最初的模样,才会对后来的变化有深切的感触。三年多的时间里,宛若“水袖”的元荡慢行桥和一举摘下两项“建筑界奥斯卡”大奖的“曲水善湾”,成为热门的网红打卡点,人流如织。近日,元荡慢行桥又连摘两项国际设计大奖,对此,万彪竟有了种“老父亲般的欣慰”。

“我们以前做多了大江大河的项目,这是第一次接手和老百姓直接打交道的工程,也对他们的态度变化有了最直观的感受,看到我们的工作可以给他们带来如此大的满足感,我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人气聚集了,发展便有了更多的活力和可能,这让万彪真切地感受到项目建设所承载的功能再造,给乡村振兴发展带来的红利。

这样的改变在嘉善姚庄镇丁栅沉香村也在上演。围绕沉香荡、丁栅老集镇开展的沉香共同富裕聚落,盘活闲置资源,建设粮仓美学、共享办公、文艺创作等综合体,启用5G智慧健康小屋、姚庄共富展厅、农产品直播平台、乡创农居等空间,引入势通科技、杭商旅、星巴克等企业,重构城乡生活方式,用产业和社群激发老镇活力,为示范区一体化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探路。

数字化加持

跨域就医同城化

浙江嘉善居民顾女士因为工作原因,经常到上海办事,也会顺道在青浦就医配药。当工作人员告诉她,示范区试点开展跨区域信用就医,嘉善居民在青浦看病,可以凭自己的综合信用申请到一笔就医额度,实现先看病后付费时,她当场申请开通。

在随后的就医过程中,顾女士当即享受到了信用支付的便捷,就诊付费一码通行,省去了不少排队的时间。“看病的时候,医生那边也可以直接进行结算,不用出来排队了,感觉挺方便的。”顾女士说。

2020年,上海将“医疗付费一件事”列入便民工程,市民可在“随申办”App和其他通过国家医保局备案的第三方渠道,申请并激活医保电子凭证。在完成授信与银行签约后,患者凭借医保电子凭证在医保定点医院就医看病时,便可以享受无感支付服务,节省不少诊间排队的时间。

依托示范区公共信用综合管理平台,3月15日,这一服务在示范区3家医院启动试点。吴江、嘉善居民同样可以通过“随申办”App授权平台查询其医保、社保参保及公积金缴纳信息,从而获得相应的“先医后付”额度,享受跨域就医无感支付服务。

“后续在信用支付方面,我们还会打造更多的应用场景,比如住院的费用支付等。同时,我们会结合数字人民币的试点工作,在医用医疗的场景,推出数字人民币的便捷使用。”交通银行长三角一体化管理总部经理徐振扬说。

从示范区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实现就医全领域结算免备案,到医学检验结果和医学影像检查资料、检查报告互联互通互认,再到信用就医无感支付服务共享,对于示范区内的居民来说,医疗“一体化”已经“习惯成自然”。本报记者 毛丽君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