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配图 记者 李铭珅 摄
春寒料峭,但浦发银行东方体育中心跳水池里的温度,升温再升温。而这份热情,缘于久违的“回家情结”。
昨晚,为期一周的2023年全国跳水冠军赛暨奥运会、福冈世锦赛、亚运会、成都大运会选拔赛落幕。对于观众而言,这是三年来,第一次家门口的观赛,是体育赛事的热闹“回归”。而对于全国跳水健儿而言,这也是一次特殊的“回家之旅”——梦想从上海起航,热烈的比拼让人们对未来体育赛事的复苏,有了更多憧憬……
“现场看水花消失术,很兴奋,也很震撼。”“奥运冠军名不虚传,能有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很难得。”7个比赛日里,开放售票的看台座无虚席,前来观赛的市民不虚此行,发出如此感慨的,比比皆是。现场除了掌声和欢呼声,还有此起彼伏的口哨喝彩声,仿佛是在真正的国际赛场。
11岁的朱哲铖请父母早早抢到了门票,现场观摩奥运冠军的比赛,是他练跳水以来期盼已久的。在黄浦区卢湾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训练已有六七年的他,人小志气高,他告诉记者:“看了这么多大哥哥大姐姐的优异表现,我更加有动力了。”
这是2023年上海举办的首场向观众开放的全国最高规格赛事,市民的热情令赛事主办方出乎意料,上海久事体育赛事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明介绍:“开票当天,凡是有奥运冠军比赛的场次,开票数小时内就售罄。工作日的出票情况更是超出预期。”
上海小囡陈芋汐回家了,但与她有同样感受的,其实是整个跳水梦之队。“每次来到东方体育中心比赛,感觉就像回到家一样。”中国跳水协会主席、国家体育总局游泳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周继红如此真实感慨。
东方体育中心是中国跳水队的福地,在这座为第14届上海游泳世锦赛打造的场地里,中国跳水队曾狂揽金牌,在此奠定了胜利的基调。全红婵、陈芋汐,诸多跳水名将一跳惊世界的第一步也都在这里。而如今,上海又一次成为新人的秀场。女子跳板的新主力组合昌雅妮、陈艺文拿出了稳定的发挥。在新老交替的大背景下,如白钰鸣、郑九源等年轻人,还有待通过更多比赛打磨技术和心态。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在这座跳水池里,每个人都能从中有不同的收获和感悟,由此更坚定地向巴黎奥运会迈进。
举办跳水冠军赛的“玉兰桥”游泳馆内,人声鼎沸。而在它不远处,有“海上王冠”之称的东方体育中心,也因为成为上海久事男篮新主场,而变得热闹非凡。除了观赛CBA,更多市民走进这里的室内外场馆,进行游泳、篮球、足球、羽毛球等锻炼。前不久,玉兰桥冰雪轮运动中心(一期)也已正式开业,将冰上的各种项目,以及轮滑项目,甚至还有陆上冲浪这样的时尚项目囊括进来。
2023年全国跳水冠军赛拉开了今年上海118项以上国际国内体育赛事的大幕。而东方体育中心这座上海体育新地标也屡屡站上上海体育的C位,见证体育热度的回归。随着申城赛事的全面复苏,如跳水赛这样的观众、选手回家的场景在未来,将会越来越多。
本报记者 陶邢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