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鑫
儿子晚自习放学,我去接他。一路上,他都在和同行的一个男生低声说着什么,分别时,13岁的儿子更是一改往日的羞涩、内敛,给了同伴一个大大的拥抱。
“科学考砸了,给他点力量!”看到同学穿过马路走远,儿子将手搭在我肩上说,“他是我们班的卷王,平时可努力了,没想到会考砸,心里一时接受不了……”
我欣慰地看着儿子,轻轻拍了拍他的胳膊,竖起了大拇指。拥抱、牵手、抚摸等肢体接触被我称为爱的仪式,它们能促使人体分泌一种激素,能让人产生安全感,增进信任、减少压力。正如作家张小娴说的:“拥抱的感觉真好,那是肉体的安慰,尘世的奖赏。”
儿子长这么大,我经常会给他一些“尘世的奖赏”,或拥抱,或拍肩,或摸头,无论是他开心、难过时,还是困惑、有压力时,我都会用简单的肢体语言去唤醒他、温暖他,给他力量。
记得刚上小学时,他有些分离焦虑。每天在学校门口,我都会轻轻地抱抱他,用拳头碰碰他的小拳头,温和而坚定地道声:加油。如果碰上当天有考试,不管考什么,大考还是小考,我们都会在一个轻轻的拥抱后,再互动下我们约定的口号:我说认真,他说仔细;我说仔细,他说认真。然后,他一脸满足地走进校园。这个仪式,一直坚持到现在,快八年了,估计“认真仔细,仔细认真”已渗透到了他骨子里。
孩子一天天长大,慢慢进入了青春期,他们会和“少年维特”一样,有这样那样成长的烦恼。我们也无须一味地要求他们坚强、勇敢、乐观、向上,他们更需要爱的力量。我们要给予他们宣泄情绪的机会,在他们需要安慰时,适时地给他们一些爱的仪式,哪怕只是拍拍后背、摸摸脑袋。
有研究发现,缺乏父母爱抚的婴儿,会陷入“皮肤饥饿”状态,容易出现烦躁情绪,对其性格养成和智力发育也会产生不良影响。青春期的孩子也一样,缺乏肌肤之亲,一样会产生寂寞、不安、怅然、失落等负面情绪。如果“饥饿的皮肤”经亲人的爱抚得到了营养,大脑截获了甜蜜、美好等信息,就能达到身心舒缓的效果。
“爱我你就亲亲我,爱我你就夸夸我,爱我你就抱抱我……”写到这里,隔壁幼儿园传来欢快的儿歌声。去拥抱吧、牵手吧,去亲密接触吧,无论是在鲜花和掌声面前,还是在失败和泪水面前,爱的仪式都会给人以力量、自信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