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杨洁)修补路基,回填泥土,补种麦冬……这两天,松江区石湖荡镇东栅小区内,14棵广玉兰迁移别处后,修复还绿工程已完成。窗边不再被茂密枝叶遮挡光线,墙角也不会再因粗壮树根而开裂隆起,居民们感叹:“眼前敞亮了,心也定了!”
迁移居民区里的树木,要符合什么条件,经历哪些流程?起初,很多人并不清楚。一次人大代表进社区的调研,推动各方部门跨前一步,最终解决了困扰老百姓多年的烦忧。
14棵树成安全隐患
东栅小区,建于2003年左右,约20年房龄。紧挨墙边的14棵广玉兰树,起初是美丽的绿植景观,多年后却渐渐成了麻烦——大树离居民楼太近了,因根系过深、生长过快,不仅遮挡采光,还导致外墙近地面开裂,影响房屋安全。
居民庄海芳2005年搬进小区,家住顶楼4楼。她说:“刚搬来时,树苗还没有拳头粗呢,后来长得比房顶还高了。”家住1楼的陆根珍是9号楼楼组长,她也常接到邻居反映问题:“侧面卫生间常年见不到光,地砖也给拱裂了。”
去年11月14日,石湖荡镇人大代表黄颖、王连青、柴贞燕、陈卫凤开展人大代表进社区活动,在实地调研走访中,听取大家的诉求。“我们现场查勘后,发现确实存在安全隐患。为了保障居民居住环境安全,我们当场就考虑,是否可以移栽这些树木。”黄颖告诉记者,那次调研现场,他们当场就联系了街镇相关职能部门,事后也形成了书面意见反馈给人大办,希望督促解决这一难题。
于是,在代表们的关心推动下,14棵广玉兰的“搬家”之旅开启了。
九成居民同意“搬家”
人大代表调研后没几天,石湖荡镇城建中心工作人员卫寒宏、镇绿化公司副总经理郁亚云,就一同到东栅小区实地查看。
“居民区移树相比平常的移树,要复杂得多。”郁亚云坦言,这些广玉兰高十七八米,离墙近,而小区内的电线、自来水管、煤气管比较复杂。果不其然,后来他们挖出根系后,繁复的树根已深深包裹管线。“广玉兰移植存活率比较低,要保证树木100%的存活率,移树难度很高。”
绿化公司拟定移植方案,明确迁移地点、品种、数量以及施工方法等细节后,2022年11月22日,小区所属的古松居委会召开了居民代表会、楼栋居民意见征询会,挨家挨户完成了小区内公寓楼全部174户居民的意见征询。移植方案都打印出来,请同意的居民签字确认。
“一些不住在这里的业主,我们工作人员也都打电话去询问意见了。”古松居民区党支部书记柴巧华说,结果显示,同意移栽的人数约九成,远超三分之二的规定比例。
工作流程清晰明确
正当移树工作稳步推进时,最新的《上海市居住区绿化调整实施办法》发布了,今年3月1日起施行。《实施办法》要求,树木能通过修剪的,不采取抽稀的措施;能通过抽稀的,不采取迁移的措施;能通过迁移的,不采取砍伐的措施。
“看到这个《实施办法》,我们马上与松江区绿化市容局沟通,请区园林中心现场查看。”卫寒宏告诉记者,园林中心专业人员到小区后,考虑到房屋安全原因,还是给出了树木迁移的意见。“《实施办法》提到,树木严重影响业主或房屋使用人采光、通风的,树木严重影响房屋安全或其他设施安全的,可以提出树木迁移的申请。”考虑到移栽株的存活率,今年3月中旬,移植许可文书下发。随后,居委会配合绿化公司,分2天完成了苗木移栽。
拟定移植方案、意见征询、公示结果、提出行政许可申请、配合园林中心现场查看、递交电子材料、移植文书下发、启动移植……卫寒宏整理出一套《石湖荡镇居住区树木移植工作流程》,他说,“以后居民有类似的诉求,就可复制推广了”。
14棵广玉兰的“搬家”之旅,始于社区调研,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这些树木已经在不远处的森茂基地里安了新家。期待明年春光明媚时仍有一树繁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