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纸面上可能只有一个个毫无规律的色块、一些横冲直撞的线条,甚至只是一坨坨“墨团团”,然而,在爱与耐心的陪伴下,它们终究化作了一场独特的画展。在第16个“世界自闭症关注日”来临之际,在中海环宇荟商场B1中庭,华东师范大学卢湾辅读学校主办的一场“走进春天的孩子”主题画展正在举行。
三角形的远山似乎被星轨笼罩,挺立的白桦树枝繁叶茂,孩子们的作品被制作成巨幅海报。“没有人生来完美,光一定会照在每个人身上”“你们和我们没什么不同”“你的孤独是一座花园”……路人的留言写满了一面墙。老师们将作品制作成手绘明信片、环保袋、杯垫、伞、丝巾等文创周边开展义卖,爱心善款将悉数捐给慈善基金会。
卢湾辅读学校校长许悦坦言,该校近70名学生中,自闭症的孩子已占近三分之一。帮助孩子融入社会,同时让更多人走进特殊孩子的世界,并不容易。许悦说,为了筹备这场画展,老师们付出了很多。
“画一张画,他们可能要花几天才能完成。”校艺体组组长徐瑾介绍,很多自闭症孩子伴有智力障碍,且情绪不稳定。绘画成了一个窗口,帮助老师揣摩他们的情绪。比如,有经验的老师从“硬邦邦”的笔迹中可看出一个孩子的暴躁不安。“有时候他们会把纸撕掉,把蜡笔拗断,这时候,我们会放点音乐,帮孩子们平缓下来。”徐瑾觉得,“艺术疗愈”的方法在这些孩子身上是奏效的,可以帮助他们排解负面情绪,且能让他们的小肌肉群得到锻炼。
七年级男孩小睿的作品《繁花》中,花儿朵朵绽放。徐瑾说,其实,小睿起初只是涂了一些形状不一的色块,和一幅作品相去甚远。望着色块的形状,徐瑾添上几笔,勾勒出花瓣的形状。“有好多花,好看!”徐瑾说。虽然从小睿的表情上看不出太多兴奋的神情,但对小睿妈妈来说,却是莫大的惊喜——她从来没有想到,自己的孩子也有收获赞叹的可能。学校每年都会举办美术节,也是希望能用这样的形式给这些不幸的家庭带来希望和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一套12张明信片,每张明信片背后,老师们特意配了一段话,希望让更多人能够给予孩子们宽容和理解。这些文案摘自《人民日报》曾刊发的一组海报,形象地描摹了“自闭症星球”的样子。
“我知道,我好像和别的小朋友不一样,你喊我,我不答应也不抬头。”
“吹风机吹头发对我来说是个挑战,嗡嗡嗡的声音让我烦躁。”
“有时候我会去家附近的广场玩,会走相同的路线,会绕过同一棵树,会出现在同一个台阶上。”
“外人会觉得我是个没温度的孩子。可是只有我自己知道,我心里什么都有。”
“如果有一天你遇到一个像我一样会自言自语、有奇怪行为的孩子,请你多点体谅和耐心。”
“或许,我只是来自另一个星球,暂时没有学会和你们沟通。”
“还请多多向我们微笑,让我们的与众不同,看起来没有什么不同。”
本报记者 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