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林(前二)和刘少昂(前左)在男子1500米决赛中
小朋友在赛地首都体育馆体验桌上冰壶 图 新华社
奥运冠军无缘全国赛冠军,黑马小将连夺双冠……这样的比赛是不是很有看点?这几天,全国短道速滑冠军赛在首都体育馆举行。比赛现场气氛火爆,近5000名观众的欢呼声让人仿佛置身于世界顶级短道速滑比赛现场。收获口碑和票房的双赢,这项全国冰雪比赛为何如此火热?
新赛制让选手“快起来”
“逼迫”运动员从预赛开始就提速!在本届全国短道速滑冠军赛上,一项全新、自创的判罚“超时判罚”让人耳目一新。中长距离项目都设置了最低滑行时间,哪怕有一名运动员的成绩达不到规定时间,整组运动员都要被判“超时”而无缘下一轮比赛。用强行提速的规定让选手们提前进入决赛状态,以此来适应未来国际赛场高强度的竞争。
本次全国冠军赛男子、女子1000米和1500米共四个项目设有最低滑行时间,这不仅在全国比赛中尚属首次,在国际比赛中也从未有过。在前天的比赛中,女子1500米四分之一决赛、男子1500米四分之一决赛和女子1000米预赛中,共有三组16名运动员被判“超时”,这些人中不乏高手甚至国家队运动员。据悉,中长距离项目的最低滑行时间是通过对本赛季三站全国短道速滑精英联赛的成绩进行统计后确定的,保证60%以上的运动员都有能力达到,同时对标国际比赛的成绩并广泛征求了各方意见。
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于海燕透露,此番赛制改变,是为了适应短道速滑发展趋势,“磨炼提高运动员在激烈竞争中取胜的能力。”
过去,在长距离项目中,运动员出于节省体力或者战术考虑,在比赛初始阶段往往“默契”地不加速,到了最后几圈才开始加速。而如今,短道速滑的世界格局已发生重大变化,强手众多、欧洲全面崛起,因此国际比赛中长距离比拼中,运动员往往出发后就高速滑行。
现场观赛的中国短道速滑队主教练张晶对“超时判罚”也很认同。她认为,如此限时规定有效改进运动员对项目的认知,在注重技战术练习与运用的同时,也注重自身绝对实力的提高,更好对标国际赛事。“运动员的竞争意识更强了,速度也提升了,比赛也更具有观赏性。”
冰上明星亮相票房火爆
作为近年来首场对外公开售票的全国冰雪顶级赛事,本届赛事为期三天,票价从80元到700元(三人套票)不等,最贵的单人票票价是380元。“真没想到这么多人来看比赛!”赛事主办方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大众冰雪部部长罗军如此感慨。据悉,冠军赛每天发售门票5000张,周末两天的观众席几乎满员。
一方面,观众对赛事的热情来源于北京冬奥会的“长尾效应”,越来越多人开始了解并爱上短道速滑项目,更期待到现场观看这冰面上的速度与激情。
另一方面,短道速滑项目本身的魅力以及衍生的偶像效应也是本次赛事火爆的关键。除了刘少林、刘少昂兄弟首度亮相中国国内赛,刚刚结束世锦赛征程,并未参加比赛的国家队成员林孝埈等人也都现身观众席。比赛间隙,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混合团体接力冠军中国队的原班人马也一起亮相,两届冬奥会冠军武大靖客串主持人,与队友们再现冬奥会时的赛后拥抱。利用网络短视频平台以及社交媒体长期与粉丝互动,被称为中国冰雪王牌之师的短道速滑队中,几乎每个人都是青春偶像,他们的亮相也为这场全国赛增添了热度。
除了精彩的比赛,在观众入口的南大厅,主办方还设置了互动区、展示区、朋友圈打卡拍照区等,令人驻足。此外,人们在观赛之余还可以试乘真正的雪车,免费体验桌上冰壶、VR滑雪机、平衡仪等,选购各类冰雪文创产品和专业运动户外装备。罗军注意到,现场观众以年轻人为主,也是这次门票销售的一大特点。“今后我们会完善赛事的体验服务,更倾向于年轻人的需要。”本报记者 厉苒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