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8日 星期三
刘熙载《艺概》一节(书法) 我在失明中奔跑 香香嘴 漕溪路的百年茶香 “紫丁香”绽开在1958年
第12版:夜光杯 2023-05-04

漕溪路的百年茶香

姚中华

谷雨时节,皖南已是群峰俊秀,层峦连云。遍布于山坡、山谷间的一座座茶园里,茶树枝叶肥美,苍翠欲滴。此时,搓一撮新茶入盏,调之以沸水,轻盈的芽叶在水中舒展出柔嫩的身姿,好似翩翩起舞,随之而来的是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茶未入口,人已微醺。

较之于其他茶叶,黄山毛峰受季节的影响似乎更为明显,作为春天的宠儿,时光每一天都会在细嫩的芽叶上留下成长的印记。因此,上等黄山毛峰往往有明前茶、谷雨茶之分。明前茶采摘于清明之前,茶树的枝叶刚刚被春风唤醒,采摘的青叶多为一芽一叶。由于芽头细嫩,冲泡出的茶汤口感略显清淡;谷雨之际,叶芽日渐长成,芽头多呈一芽二叶之状,俗称“两刀一枪”。此时芽叶娇嫩肥厚,正是青叶采摘的黄金期,烘焙出的谷雨新茶,香味浓厚持久,色泽柔和饱满,回味甘醇悠长。

上等好茶,原产地是“娘胎”。明人许次纾在《茶疏》中说:“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黄山毛峰的原产地在皖南徽州区,富溪乡又是其生长的核心区域。这里气候温和湿润,群山之间常年云雾袅袅,造物主为一株株茶树提供了绝佳的生长环境。富溪乡原名漕溪,此地出产的茶叶曾经被山民称作黄山云雾茶。云雾茶虽有大家闺秀的品质,却生在深山闺阁之中,鲜为外人所知,让它走出大山,扬名于世的,要归功于140多年前徽州制茶人谢正安和他创办的“谢裕大茶庄”。

谢正安,字静和,1838年出生在徽州漕溪的一个农民家庭,与茶叶结缘是在他十七岁那年。由于家中穷困,他来到黟县呈坎村一位名叫罗三爷的茶栈当上了一名制茶的帮工,本以为这里是安身之所,不承想,几年之后罗三爷病逝,茶栈倒闭。初出茅庐的谢正安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自己经营茶叶。他从家乡漕溪收购优质青叶,亲自烘焙,然后运往马鞍山、靖江等地售卖,开设“谢永馨”茶行,开始经营黄山茶。

十九世纪末,正值国土遭受列强蹂躏的年代。在上海,英国人茶叶贸易十分红火,这让身上流动着徽商基因的谢正安看到了商机,他决定在上海开设茶行,利用家乡的优质青叶,扩大销售规模。那时,黄山茶叶在上海已有售卖,主要是屯溪绿茶。谢正安清楚,要想在这里站稳脚跟,闯出一片天地,必须有自己的品牌,核心是研制出优质新茶。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断摸索,谢正安终于成功研制出一种全新的黄山新茶。此茶形似雀舌,锋显毫露,冲泡出来的茶汤色泽透亮,香气清幽,回味悠长。精于茶道的谢正安大喜过望。因为青叶来自家乡黄山,烘焙出来的茶品白毫披身、芽尖似峰,他为此茶起名黄山毛峰。

谢正安研制出黄山毛峰的秘籍是,在原有工艺基础之上,独创出后来被称为“箔篮一罩”的新工艺。所谓“箔篮一罩”,即是在原来的杀青、揉捻、烘焙基础上,再增加一道复烘工序,使得茶叶的毫毛更明显地显现出来,制出来的茶叶白毫披身,呈现出一种象牙色。

1875年,谢正安在上海正式开办“谢裕大茶庄”,独家经销黄山毛峰。“谢”,取自自己的姓氏;“裕大”寓意“光前裕后”“大展宏图”。谢正安期望通过经营优质的黄山新茶,光大门闾、造福后人。为了防伪,“谢裕大茶庄”在每盒茶叶里放置一张盖有独特的“和”字凭证,作为信誉与质量的保证。

新茶一经推出,立刻就被业界视为绿茶珍品。上海租界的英国商人对其称赞有加。鸦片战争之后,英国是世界霸主,英国人的消费时尚具有引导性,黄山毛峰很快成了国际市场热销的茶叶,并赢得“名震欧洲四五载”的美誉。在此后短短十几年里,“谢裕大”成为徽州排名第一、上海滩首屈一指的大商号,它所在的上海徐汇街道也因黄山毛峰原产地而被命名为漕溪路。

茶叶与茶庄、商号,是互为依存、唇齿相依的关系。茶庄、商号需要优质的茶叶来维护、提升名望;优质茶叶要凭借茶庄、商号来营销。身为徽商一员,谢正安的经营之道除了秉持“追求卓越品质”,还以诚信经营为保证。有两位历史名人对其经营之道称赞有加,一位是晚清重臣张之洞,他为“谢裕大”亲笔题下“诚招天下客,誉满谢公楼”;另一位是新安画派大师黄宾虹,他盛赞“谢裕大”为“黄山毛峰第一家”。

“谢裕大茶行”在谢正安去世之后,也走过一段艰辛曲折之路。如今,执掌这个老字号品牌的已经是谢氏第六代传人。一杯清茶,呈现在眼前的除了纤柔的身姿、缭绕的清香,更有一段让人难以忘却的百年传奇。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