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欢欢
身体虚,觉得没力气,特别容易疲劳时,如果看中医,一般会辨证为气虚,需要吃补气药。补气的中药很多,如人参、黄芪和西洋参,不过,这三类药材虽都有补气功效,但在作用原理上还是有区别的,若盲目进补,可能会适得其反。今天,我们来说说人参、西洋参、黄芪三者有何不同,以及三种补药的作用。
先说有“百草之王”美称的人参。一般人们会认为人参药性很猛,不敢轻易服用。其实,人参是心肝脾肺肾五脏都补的,五脏平和才能百病不生,所以对久病体虚的人而言,用人参来补气再适合不过。人体虚弱,脏腑之气就会不足,表现出自汗、气短、虚脱、心衰、神经衰弱等症状,有这些症状的患者,常用人参来调理身体,可起到很好的效果。人参怎么吃才能更好地发挥功效?一可炖汤,二可泡酒。用人参补气时,一般要配点补血或补阴的药,功效会更好。以泡酒为例,我们可将人参、当归、枸杞子、黄精、黄芪、熟地等药材泡在高度白酒中,一周后即可服用。这些药材中,人参、黄芪补气,当归、枸杞子、熟地补血,枸杞子与黄精滋补肝肾,填补肾精,经常服用,能阴阳双补,气血两补。但舌质红的人不适合用人参,舌质红是体内有内热的表现,而人参是甘温大热之品,如果体内阳气偏胜,内热较明显时,吃人参就会火上浇油。除了舌质红,对于口干舌燥、小便短黄、夜间盗汗、大便干结、五心烦热等症状的人也都不适合吃人参。
再来说说黄芪。黄芪的性质是温的,且主要入肺经,入脾经,所以黄芪所治疗的是肺气虚和脾气虚。这两个脏腑虚的特点除了有疲劳,一定还有肺虚和脾虚的病状。肺气虚会出现没力气、气短,同时还易出汗,易感冒、过敏,这在春天尤其常见;而脾气虚则会出现消化功能与四肢无力的问题,典型的症状是消化不好,多吃点儿就难受,且不敢吃任何生冷食物,这些都是黄芪的治疗范围。黄芪入脾、肺二经,这是它的优势。因为脾是中医的后天之本,能兼顾到后天之本的黄芪,就比单纯入肺经的药补气的力量更强。因为健脾补脾就是增加了身体对营养(包括对药物)的吸收能力。所以,在新冠疫情中,中医的处方中常会用到黄芪,目的是通过补气提升病人身体的免疫力,筑起一道御敌的屏风。有一个传统的中成药——玉屏风散,是补肺气的名方,这个名方中只有三味药,黄芪、白术、防风,前两个药都是入脾经的,就是因为能健脾,补气的力量才会更强。
最后再说西洋参。西洋参性质偏凉,这是它和其他补气药的不同之处。补气药基本都是温性的,都可能上火。西洋参是人参的一种,也是人参里唯一一种不仅不上火还能去火的参。西洋参入心经,这注定了它有其他补气药没有的功效。首先,西洋参特别适合在夏天吃,因为夏天是心所主,最容易上火,上的是心火。夏天,我们喜欢吃一些苦味的菜,就是因为苦也是入心经的,吃苦是为了清心火,西洋参可在补气的同时清心火。很多人觉得夏天不能进补,其实,这才是最该进补的时候,因为夏天是一年中出汗最多的季节,中医有句话“气随汗泄”,所以夏天耗的主要是气,人也会因气虚而容易疲劳,这时需要补气,可以说西洋参是专门为夏天准备的,且在补气时还能补阴清热。如果平时我们单用西洋参补气,每天可以用到十克,用开水冲泡代茶饮就行了,也可以把西洋参切片后含在嘴里,很多气阴两虚的人既疲劳又口干,特别是那些说话多的人,如老师这样的人群,我们就可以把1至2片的西洋参直接含在嘴里,口干会明显地缓解,且西洋参的成分也是可以通过口腔黏膜直接吸收的。(作者系长宁区天山中医医院治未病科主任中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