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中国为中亚地区发展谱写新篇章 G7广岛峰会:野心与实力愈发脱节
第16版:新民环球/论坛 2023-05-25

G7广岛峰会:野心与实力愈发脱节

王先云 经士智库副总裁兼美国研究中心主任

七国集团(G7)首脑会议于5月19日至21日在日本广岛举行,并邀请印度、巴西、印尼、韩国、越南、澳大利亚等国领导人作为对话伙伴与会。

在全球和平与发展面临更加突出挑战的背景下,会议议题广泛,应对乌克兰危机是会议的突出焦点。此次G7峰会表现出哪些政策动向?本期论坛特请专家解读。

1 再推举措“挺乌抗俄”

问:怎么看待G7广岛峰会针对乌克兰危机的相关言论与进一步举措?

答:G7一是借峰会高调表示将继续给乌克兰外交、财政、军事和人道主义等方面的广泛支持,并将此渲染叙事成“维护基于法治和联合国宪章的世界秩序”,声称任何促和努力都应以俄无条件撤军为前提。邀请乌总统泽连斯基与会具有较强象征意义,不仅显示西方世界团结一致对乌支持的“决心”,更欲借此争取其他国家对乌支持,尽力营造对俄“孤立”的氛围。G7领导人还刻意推动作为对话伙伴参会的其他国家领导人与泽连斯基会面,印度总理莫迪与泽连斯基自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的首次会见就颇为引人注目。

二是在对乌军事援助方面实现重要突破。美国在会议上宣布同意其他盟国为乌提供F-16战机及飞行员所需的培训。相关培训将于今夏在北约欧洲盟国展开,可望于3个月内完成。早在2022年2月危机爆发伊始,乌克兰就呼吁北约向其提供F-16战机,但直至近期才有部分欧洲国家对此请求松口,并在G7峰会期间得到了战机制造方美国的允准,这将是美西方在对乌武器援助方面从轻武器发展到地面重武器后的又一次重大升级。会议期间,美国还宣布再向乌提供价值达3.75亿美元的军援。

三是强调继续强化对俄罗斯的制裁,削弱其战争潜力。G7宣布采取新的措施,进一步打击俄战争物资生产和供给能力;扩大对俄开展军事行动相关项目的制裁,阻止其获得技术、工业设备和服务;堵塞俄规避制裁措施的漏洞;进一步减少对俄能源的依赖,限制其未来的采掘能力;限制俄进入国际金融体系;在俄为乌克兰付出补偿前冻结俄主权资产。但会议并未决定下调俄出口能源价格上限,也未明确是否将冻结的俄海外资产用于乌重建。由于欧洲和日本的反对,G7也未按照美方提议对俄贸易实施全面限制措施。

此次G7峰会所反映的对俄政策立场,是美西方弱俄遏俄战略的继续。从短期看,乌克兰在巴赫穆特战事中受挫后,西方国家急于通过对其加大支持维持信心,为乌军事反击创造条件;从长期看,通过向乌提供先进武器和其他援助,固化冲突,以图按美国所期望的那样重塑欧洲地缘战略空间。但俄罗斯对美西方更加大胆介入的容忍度或将是有限的,不排除对此进行严厉反制的可能性,冲突升级和外溢的风险始终存在。G7峰会刚结束,俄外交部副部长亚历山大·格鲁什科就警告西方,如果向乌提供F-16战机,各方将面临“巨大风险”,暗示这可能会引发北约在这场战争中的角色问题。

2 对华关注度前所未有

问:G7广岛峰会涉华议题明显增多,其对华政策有哪些发展趋势?

答:一是本次会议文件对华议题着墨很重,突显七国集团对中国的关注度进一步上升。峰会联合声明涉华内容与2022年相比大幅增加,去年仅有6小段文字专门论述涉华议题,今年则增至11段。此外,G7还首次单独发布有关“经济韧性和经济安全”的联合声明,虽未点名中国,但几乎就是为中国“量身打造”。

二是会议释放出既图谋对华打压,又希望推进对话合作的信号。声明一如既往对中国内政问题说三道四,攻击中国在台海、东海、南海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合法行为,无端指责中国所谓“渗透干涉主权国家民主机制”,恣意歪曲中国的核政策,继续就乌克兰危机对中国提出无理要求。同时,相较去年,会议联合声明增加了一些对华正面表述的内容,语气较为平和,两面性更趋突出。声明表示重视中国在全球的作用和经济体量,希望与中国发展“建设性稳定关系”,加强在全球议题上的合作,不会阻碍中国发展,不寻求与中国“脱钩”。

三是突出在经济议题上应对中国“挑战”。会议发布的有关经济安全的声明影射攻击中国经济贸易政策,炮制所谓“非市场经济行为扭曲全球经济体系、破坏公平贸易”,以及对华过度依赖突显供应链脆弱性、威胁经济安全等议题。会议强调在产业链问题上“去风险和多样化”的必要性,要求加强对华技术出口和投资管控,决定发起成立“应对经济胁迫协调机制”,加强对“经济胁迫”的集体评估、准备、威慑和反应。

总体来看,此次G7峰会涉华议题异常突出,这与美国主导和日本借东道国地位助推炒作密不可分,但基调上的变化则显示出G7内部不得不相互妥协的一面。爱尔兰媒体认为,这或许体现了欧洲成员国在其中发挥的建设性影响,欧洲国家希望避免中美之间的大国对抗。近年来,美国从维护其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地位出发,视中国为长期主要对手,全面强化对华战略遏制和防范,从特朗普政府对华“极限施压”到拜登政府的“极限竞争”,除政治、外交和军事施压外,贸易战、经济战和科技战也大行其道。拜登政府以保护关键和新兴技术为名,不断出台包括芯片等领域在内的对华“脱钩断链”举措。日本对此大力配合,借此次峰会东道国地位营造所谓的欧亚共情氛围,声称“乌克兰的今天就是亚太的明天”,大力推动涉华经济议题,使供应链“去风险和多样化”成为七国的一致政策。

判断该政策的实质、实施及影响尚需时日,但可以肯定的是,美西方作为一个整体承受不起与中国“脱钩”的代价。事实上,在对华关系问题上,长期以来美西方深受两大矛盾制约:一是对华战略的内在矛盾和困境——既欲遏制防范中国,又想从中国发展中获取利益。G7每个国家都视中国为重要贸易伙伴,在中国市场都有巨大利益;二是美西方阵营内部的分歧和矛盾,以法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不愿仰美国鼻息,战略自主意识抬头,德国也极力维护对外发展经济关系的独立性。

3 涉猎广泛但影响有限

问:怎样看待G7峰会邀请更多的“全球南方”国家与会?

答:除俄乌冲突和中国议题外,G7峰会还讨论了广泛的全球议题,主要包括:世界经济发展、裁军和不扩散、清洁能源、全球粮食安全、全球基础设施投资伙伴关系等,以及朝鲜、缅甸、伊朗、苏丹等地区安全问题。尽管这些议题在会议文件中得到铺陈体现,但实际效果和影响非常有限。

首先,G7自身实力不断下滑,难以主导世界事务。G7由最初主要工业国家会晤和讨论经济政策的论坛,发展成当今的地缘政治性组织,致力于维护基于西方价值体系的国际秩序。但不容忽视的是,G7实力每况愈下,从1976年成立时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的62%,到2022年已降至44%。随着东升西降态势进一步发展,G7在全球议题上的傲慢做派与其自身实力将更加不符,也将更加暴露出其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窘境。此次峰会一个很小的细节或许折射出一些重大趋向:作为G7“盟主”的美国总统拜登参加完峰会就立即回国,取消计划中对巴布亚新几内亚的访问和与太平洋岛国的多边会谈,为的是回国处理紧迫的债务上限问题,否则美国政府可能将被迫关门停摆。

其次,在全球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的背景下,世界问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应对解决。G7也许认识到自身实力不足,在全球议题上开始重视拉拢其他一些有影响的国家,如此次峰会就邀请“全球南方”的代表国家印度、巴西、印尼等参加对话活动,试图搞小圈子。但离开中国等更多新兴大国参与的全球治理,是难以真正收到成效的。

就在G7渲染会议成果时,越来越多的舆论开始批评G7在世界经济复苏问题上无所作为和自私自利的态度。“国际危机组织”网站文章认为,对于许多南半球发展中国家来说,通货膨胀、大宗商品涨价和不断增加的债务是当前面临的主要威胁。许多人指责G7和其他经济发达国家,通过收紧国内货币供应导致全球信贷紧缩,进而使得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进一步衰退。同时,持续的通货膨胀又加剧衰退,使燃油、食品等生活必需品价格高企,民众生活深受影响,升高社会冲突的风险,这反过来又扼杀了信贷机会,使这些国家陷入恶性循环。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的广泛和严厉制裁,进一步加剧了上述挑战。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