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30日 星期三
艺术有用还是无用? 别开新枝  别有生长 再高级  不过是高级缝合 抒情为表  史诗为里 出于戏曲  又不固守戏曲
第12/13版:星期天夜光杯/文艺评论 2023-05-28

再高级 不过是高级缝合

从孙燕姿谈人工智能孙燕姿引热议说起

◆吴 翔

这些天,AI孙燕姿火了。打开网站,输入“AI孙燕姿”进行搜索,从她自己的经典歌曲《遇见》《开始懂了》到周杰伦的《发如雪》《爱在西元前》,再到其他歌手的《安河桥》《好汉歌》《向天再借五百年》……AI孙燕姿在一个多月时间里推出1000多首翻唱作品,各种曲风、各种语言应有尽有。势不可挡的AI让歌迷替歌手担心未来,而孙燕姿依然在家孕育生命,发文称“跟一个每几分钟就推出一张新专辑的人还有什么好争的”。看着在身后拼命追赶的科技,孙燕姿在人生的旅途中行得不徐不疾,她不怕,所以不争,因为一盏茶、一朵花、一段情……都能叫人脱胎换骨。

去听听“AI孙燕姿”的歌,无论是唱腔还是音色,都和孙燕姿高度相似。既然科技已经可以合成“AI孙燕姿”,那“AI张学友”“AI周杰伦”的出现也是分分秒秒的事情,这让歌迷们开始热烈讨论“AI翻唱会不会存在侵权隐患”的话题。在AI创作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下,其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在“AI歌手”之前,“AI换脸”“AI绘画”技术已经引起了不小的争议。比如日本的一款AI绘画软件上线后,大批漫画家集体声讨,要求开发者禁止让AI模仿自己,一位艺术家公开表示,AI开发者有责任以合乎道德的方式获取训练AI的图像,而不是无休止地盗用艺术家的头脑。

当然,如何合理使用AI,这个话题太大。单就“AI孙燕姿”本身而言,大部分歌迷仍然坚定地支持孙燕姿,坚信“她会被模仿但不会被超越”,有歌迷认为无论目前AI进化得多么高级,它能做的也还只是“高级缝合”,它们或许可以融合许多前人的知识,但无法生出独属于自己的才华。不过,也并非所有人都如此坚定,在“你觉得AI歌手未来会成为主流吗”的微博投票里,超600人认为“会”,超3400人认为“不会”,还有超过800人认为“要看AI技术未来发展”。

面对来势汹汹的AI技术,当你慌张到手足无措时,不妨看看孙燕姿的态度。孙燕姿用一篇小作文告诉我们,“这种新技术将能够大量炮制每个人所需的一切”。在孙燕姿看来,虽然网友现在能分辨出AI与真人在情绪、音调甚至呼吸上的细微变化,但孙燕姿认为,“这恐怕只是非常短期内的回应”。但她并不担心,正如孙燕姿在文章中说的,“很可能没有任何技术能预测我本人是什么感受,直到这篇文章出现在网络上。”这样的情感体验,是AI无法做到的。

孙燕姿晒出的这篇对于“AI孙燕姿”看法的文章后,许多网友称赞孙燕姿的文笔,并表示这是AI无法企及的。毫无疑问,人格魅力、性格和情感,是人类独有的财富。28岁和38岁的孙燕姿,穿过这条街和没有穿过这条街的孙燕姿,遇见过这个人和没有遇见过这个人的孙燕姿……都是不一样的孙燕姿,又岂会唱出千篇一律的味道。对于歌迷而言,需要的也不仅仅是她唱的一首歌,而是和她一起成长,听她在歌声中分享沿途的风景。

人生路途上,我们需要接受一次又一次的挑战,面对一次又一次的竞争,这次恰巧碰上了AI。狭路相逢勇者胜,抱着像孙燕姿一样“凡事皆有可能,凡事皆无所谓”的心态,坦然面对,自然不怕。再者说,即使AI再强大,也不过复制了另一个你,人生最大的敌人一直就是自己,老对手了,有啥好怕的。“千千为敌,一夫胜之;未若自胜,为战中上。”

上海文艺评论专项基金特约刊登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