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佳和
“从波提切利到梵高”闭幕了,西方经典作品大展在上海此起彼伏。然而,什么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引进,也一直是人们思考的问题。西方经典作品所带来的影响力,源源不断地激发观众的好奇心和兴趣,回看本土的经典,让我们明白来路,看清未来。
意无涯
艺术,在国际视野中平等对话,为跨文化、跨国界、跨馆际的交流与合作开启全新视界。同时,这样的比较视野也有利于树立文化自信,对于中华文化“走出去”颇具启示意义。
经典也“青春”
西岸艺术中心N馆最新开幕的“青春万岁——新中国美术的青年时代”,标题中的“青春”不仅指涉人生阶段,也意指精神写照。“青春”代表朝气蓬勃的创作热情,也反映新中国美术在不断奋斗中探索的时代特征。展览涵盖来自100位艺术家的近150件作品,包含绘画、雕塑、装置等多种作品类型,依托中央美术学院馆藏及特邀作品追溯新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以“青春”为线索串联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灵光,梳理央美所代表的中国艺术的历史与未来。
展览聚焦于新中国美术的“青年”时代。作品涵盖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半个多世纪,中央美院美术馆藏历任教师青年时期作品,以及历届优秀毕业生创作留校精品的梳理和研究。这些作品无疑构成了新中国以来美术史各阶段成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展览的3个单元除了延续馆藏经典20世纪作品作为展览的主体,同时还带来新媒体艺术单元和上海特别单元,在艺术史、地域性与媒介多样性的多重脉络下探求“青春”的多维涵义。
老一辈艺术家如艾中信、戴泽、黄永玉、詹建俊、靳尚谊、侯一民、李天祥、妥木斯、闻立鹏、朱乃正等,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践行新中国的文艺思想道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美术在特定的新中国历史环境中,表现了对新的伟大历史的歌颂以及对新中国建设的激情、对劳动场面的关注、对未来的光明憧憬。
徐冰、隋建国、陈文骥、苏新平、刘小东、喻红、方力钧、向京这些仍活跃在当代艺术领域的艺术家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青春实验的姿态将理想主义的光辉洒在新艺术的历史舞台。纯粹的艺术语言和个人符号帮助艺术家实现自我身份的重建。
展览以“青春”为题,增添了上海特别单元,组织了在上海生活创作的来自央美的青年艺术家参展,包括李戈晔、王颉、陶大珉、赵一浅、朱佩鸿、杨牧石、史成栋等,展出他们饱含鲜活时代气息的最新创作。展览以此与上海这座城市产生连接,并试图通过这些作品,观察当下艺术创作的最新面貌,体会新时代最新的青春韵律在上海这片热土的生发。
传统在当代
“传统文化在当代”3场展览均以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不同展现形式作为主线,观众可以通过传统文化在新语境下的全新解读,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下卓越的生命力和表现力。位于中山东一路27号6楼久事美术馆进行的“局”艺术VS围棋——中荷日2023年上海邀请展是集“围棋文化”“当代艺术”以及“前沿科技”于一体所展开的文化讨论,通过“极简主义”“观念艺术”“表现主义”3种艺术流派的40件(组)作品,与围棋、人工智能等话题进行视觉化的互读。
“积厚流广·宾礼雅尚——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创作展”在外滩18号久事艺术空间进行,由中央美术学院与上海久事美术馆联合主办。展览邀请了32位当代艺术名家与青年艺术家,共计展出50余件(组)作品。集中展示了当代艺术家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性转化的精品力作。
胡安·米罗星空中盘旋的飞鸟,傅山潇洒自如的草书七绝诗屏,安德烈·马松如梦如幻的光电树影,龚贤苍劲古厚的树木山石……法国蓬皮杜中心“镇馆之宝”与上海博物馆“文物瑰宝”,奇妙地相会在西岸美术馆年度特展“本源之画——超现实主义与东方”。上海博物馆从成千上万件书画藏品中精选出了包括梁楷(传)《布袋和尚图》卷、董其昌《燕吴八景图》册、八大山人《果熟来禽图》页、恽寿平《山水花卉图》册等16件作品。这是国际策展领域不多见的跨越古今中外文明的对话,邀请人们聆听中国传统绘画中讲究的“书画同源”,如何在西方超现实主义绘画中产生韵味悠长的回响。
行有迹
“青春万岁——新中国美术的青年时代”
时间:即日—9月3日
地点:西岸艺术中心N馆(丰谷路35号)
积厚流广·宾礼雅尚——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创作展
时间:即日—7月20日
地点:外滩18号久事艺术空间(中山东一路18号2楼)
“局”艺术VS围棋——中荷日2023年上海邀请展
时间:即日—7月21日
地点:久事美术馆(中山东一路27号6楼)
本源之画——超现实主义与东方
时间:即日—9月24日
地点:西岸美术馆(龙腾大道26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