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类呼吸系统疾病,网友搜索最多的就是“能活几年”“能否治好”“要不要进行肺移植”。这种疾病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因此经常被人忽略。这就是间质性肺病,看似“杀伤力”不强,其实种类非常多,大部分具有进展缓慢、不可逆的特点,少部分快速进展,甚至危及生命。今天是世界呼吸日,记者采访了上海市胸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李锋。李锋表示,反复咳嗽或气喘数月,需警惕这类疾病,勿因大意而错失最佳治疗时机。
病因涵盖200多种
68岁的赵先生有吸烟史30年,近2年反复咳嗽、胸闷气促,以前可以一口气轻松上4层楼,现在爬2层楼就气喘吁吁。最近2个月,因咳嗽症状越来越重,赵先生来到上海市胸科医院检查。李锋听诊发现,赵先生两下肺有较多啰音,肺功能检查显示通气功能和换气功能明显下降,CT检查发现肺部有肺气肿并严重纤维化,诊断为“吸烟相关性间质性肺病、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
“间质性肺疾病并非只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组疾病。病因非常复杂,涵盖200多种,包括吸烟、职业暴露、病毒感染、基因突变等。”李锋解释,目前为止,大多数间质性肺病尚不能治愈,但只要能够明确病因、对症治疗,积极配合专业医生,就能达到减轻和稳定病情的目的,“对于吸烟相关性间质性肺病,患病的往往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特别是吸烟的人。”
肺里洗出28升“牛奶”
患上间质性肺病的并非完全是老年人,上海市胸科医院就曾接诊过年仅17岁的间质性肺病患者小徐。小徐2年来一直感觉喉咙有痰、胸闷气促,曾在当地医院就诊为肺泡蛋白沉积症。
“这是一种比较少见的间质性肺病,发病原因不明。典型症状就是可以从肺里洗出大量牛奶样的物质,因此也叫牛奶病。”李锋表示,由于磷脂蛋白在肺泡内不断沉积,淤塞在肺泡和支气管,使肺通气功能受阻。全肺灌洗治疗是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最有效的方法。医生给小徐实施了全麻气管镜下肺灌洗,分两次治疗后,足足洗出28升乳白色液体,小徐的症状明显好转。
在上海市胸科医院,每年门诊间质性肺病患者有6000多人次,住院患者有500多人次。通常,特发性肺纤维化以中老年吸烟男性居多;风湿免疫病相关间质性肺病以女性居多;结节病、肺泡蛋白沉积症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人群。
早诊早治别想当然
李锋说,间质性肺病常见临床症状是咳嗽、呼吸困难,早期症状较轻,随着疾病进展,症状会进行性加重。“如果中老年人觉得上楼梯变慢、有点喘,比如上3层楼需要停下休息好几次,这可能并非因为岁数大了体力不支,而要想到是不是间质性肺病。疾病发展到晚期,活动后胸闷气喘,很多患者还会误以为是老慢支、慢阻肺或冠心病。因此,胸部CT检查是早诊早治的重要方法。”
确诊疾病后先找病因,尽可能去除,并积极治疗并发症。李锋表示,对于终末期肺纤维化患者,为了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最终需要肺移植。当然,还有一些新的治疗手段,比如干细胞治疗等,学界正在尝试和摸索中。
此前,上海的新冠感染高峰过后,一些感染者的肺部出现间质性肺病或者肺间质异常。李锋表示,还是要分两种情况来看,一种是间质性肺炎,表现为肺部磨玻璃影、实变影,采用抗氧化药物,必要时辅以小剂量激素抗炎治疗,3—6个月复查,基本吸收好转;另一种是肺纤维化,表现为肺部网格影、蜂窝肺,主要采用抗炎、抗氧化药物,特别严重的可以采用吸氧、抗纤维化药物治疗,多数在3—12个月内慢慢好转。 本报记者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