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其国
“毕不管”一语,出自清人笔记《啸亭杂录》。它其实是乾隆六十年(1795年)产生的一首民谣中语:“毕不管,福死要,陈倒包。”毕系指当时的湖广总督毕沅;福指巡抚福宁;陈指藩司陈淮。民间似乎觉得这首民谣尚不足涵盖这三人的官场作派和丑态,于是又有民谣云:“毕如蝙蝠,身不动摇,惟吸所过虫蚁;福如狼虎,虽人不免;陈如鼠蠹,钻穴蚀物,人不知之。”毕沅身为国家大员,却不用心管事,而像蝙蝠一样,大白天“身不动摇”,但对“吸所过虫蚁”却决不含糊,这当然属于严重渎职,无疑是他工作之过。福宁系满洲王公,由工部郎中跻身封疆大吏,一句“福如虎狼”,一语道出了他的阴鸷心狠,而从“死要”二字上,足见他平时的贪得无厌。“陈如鼠蠹,钻穴蚀物”,则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了陈淮的丑陋嘴脸,“倒包”也是对他平时蝇营狗苟小人作派的绝妙写照。后两人的不堪早已坐实,可不再置喙,惟毕沅的“毕不管”之过,似有必要一议。毕竟他和福宁和陈淮不可同日而语。
毕沅(1730—1797),字纕蘅,又字秋帆,江苏镇洋(今太仓)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进士。“毕不管”——用今天的职场话语,就是尸位素餐,占着茅坑不拉屎。但这样评说毕沅显然不客观,如毕沅任巡河使时,由于洛渭二水涨溢,淹没庄舍良田无数,毕沅便及时开仓赈民,救活灾民逾万;又在扶风、武功一带组织民众垦田八千余顷、疏浚泾阳龙洞渠,以灌溉民田。再如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因陕西巡抚缺员,于上一年奉命前往署理的毕沅与西安将军伍尔泰、提督马彪发兵甘肃平乱,事平论功,毕沅获赐一品顶戴。《清史列传·毕沅本传》还记载,即使是在出现“毕不管”民谣的乾隆六十年(1795年),授湖广总督衔的毕沅仍奉命往荆州、常德等地筹办粮饷和军火,他都很好地完成了任务。其间他还据情多次上奏,而且上面还因毕沅有的建议可采纳,遂下旨嘉奖他。
当然,即使如此,毕沅为官有过,毕竟也是事实。如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六月,他因对嫌犯“缉捕不力”,“日久未获,不准前赴新任”湖广总督之职;两年后,毕沅又因对“河南考城县移建城垣非地糜费”一事“未据实陈奏,有旨交部严议”。从这些事例中,可见民谣称他“毕不管”,也没有完全冤枉他。所以嘉庆四年(1799年)九月,当时毕沅尽管已死了两年,嘉庆皇帝还是指责他在任湖广总督期间“不能实力整顿,贻误地方”,且“办理不善,其罪甚重”。更痛恨他“复将军需帑项任意滥支,结交馈送,骫法营私,莫此为甚!”
然而,“毕不管”之过,难道其“过”真的全在毕沅一人身上吗?须知进士出身的毕沅除为官外,他还是一位知名历史学者。大凡经史小学、地理之学,无所不通。尤其是继司马光《资治通鉴》后,在毕沅手中完成了《续资治通鉴》一书。毕沅其他著述还有《山海经晋书地理志校注》《关中胜迹图志》《西安省志》《关中中州山左金石诸记》《灵岩山人诗文集》等。可以说毕沅对公务上诸多事的“不管”,不外更多地用心在了学术和著述上。由是可知,没能让他学以致用,发挥他的专长,这就像让裁缝去干大厨的活,不走神才怪呢。所以要说此中有“过”,上面对任用他时的“失察”,应该也是难辞其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