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镂孔花瓣足陶壶
赵之谦、程守谦杞菊延年图轴
玉鹰
竟宁元年雁足灯
六舟拓陈庚绘剔灯图
人首陶瓶
司母戊方鼎拓本
梅花喜神谱
◆吴南瑶
室外是炎炎酷暑,室内是一片清凉。这份凉意不仅在于温度,更在于古代字画、文物雅玩自带的让人静心凝气的气质。这个夏天,上海博物馆陆续上新了三个精品展《玉楮流芳:上海博物馆藏宋元古籍展》《实证中国:崧泽·良渚文明考古特展》《与时偕行:金石传拓技艺》,吸引了不少正在放暑假的学生。叽叽喳喳的孩子们一进入展厅,立刻被宁静的氛围感染,被珍贵的展品、深入浅出的导览吸引,安静了下来。——编者
上海博物馆官微一条有关八月学生暑期公益活动预告的推送,阅读量高达7.6万。暑期“博物馆热”持续升温的背后,一方面是学校家长对于传统文化润人润心的共识,另一方面是社会大美育正日渐深入人心。而博物馆能提供的,早已不止是展览。致力于公共教育探索,上海博物馆把藏品当作自己的心脏,将教育看作自己的灵魂,以各种导入情境、符合儿童教育心理的课程与活动,以美育人。
教育需要趣味化。对于当下流行的暑期研学,上海博物馆提出了“遛娃、成长”于一体的口号,整个八月青少年暑期公益活动排得满满当当:“墨拓古今——传拓亲子工作坊”“东游记——《良良的申城之旅》绘本故事解读”“实证中国特展植物考古工作坊”“你看,青铜器上的脸”美育工作坊……课程的设置轻松活泼,尊重儿童的需要、感受、体验的同时,又不失知识性和专业性。
教育可以生活化。夏商周又萌又神气的器物一直受到小朋友们的追捧,在名为“你看,青铜器上的脸”暑期美育工作坊里,上博结合馆藏中一件三千多年前,周身饰满兽面纹、威严中带着天真的厚趠方鼎,指导孩子们通过概括、夸张、简化的艺术手法,将兽面纹进行剪裁、切割、立体翻折,最后完成了属于自己的一件独一无二的艺术品。开学即将升入北郊中学初一的俞卓辰在参加完“墨拓古今——传拓亲子工作坊”后,表示拓印时自己非常投入,和妈妈一起互相帮助完成作品,很有趣也很有意义。参加完这个活动,他对需要细心和耐心的手工活儿更有兴趣了,感觉自己的动手能力更强了。北京景山学校六年级的葛子瑶趁暑假来上海参加合唱团比赛的间隙,也打卡了上博。她和父亲表示,很幸运参加了上博手工坊,自己动手,更深刻地体会到中国传统艺术的高妙精深,了解到中华文明不间断流传的原因,也增进了与同龄孩子和家长间的交流。
站在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永续传承的战略高度,整个社会正为全力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而各司其职。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高质量的展览和公共教育活动正润物细无声地在青少年的心灵中,植入着文化认同和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