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吴牛喘月”铜镜(背面)
◆李笙清
这是一枚宋代铜镜,主题纹饰出自“吴牛喘月”的典故。
“吴牛喘月”说的是生活在吴地一带的水牛特别畏惧酷暑高温的典故。吴地旧指江淮一带,这一地域内夏季酷热,当地的水牛炎热难耐,夜里见到天边的月亮,误以为是太阳,故卧地望月而喘。对于“吴牛喘月”的引申寓意,明末程登吉所撰中国古代启蒙读物《幼学琼林·卷一·天文》中就有“吴牛喘月,笑人畏惧过甚”的解读,指某人在遇事受困后再遇类似情况,会因感到害怕而失去正确的判断力。
这枚“吴牛喘月”故事纹铜镜,圆形,边缘有磨损。纹饰图案采用高浮雕技法,刀痕凿迹,纹理细致,显得凹凸有致,立体感十分强烈。纹饰主要集中在两圈凸纹之内,荡漾的水波占据了镜面大部分空间,水天相连,突出了水牛与水朝夕相伴的特定生活环境。上部祥云缭绕,托起一钩弯月,倒映于下面的水中。中间镜钮左侧,浮雕一头水牛站在田间,腰身浑圆健壮,四腿劲健有力,牛角弯曲,形态生动传神。此刻的水牛牛头和尾巴下垂,目光呆滞,神情有些萎靡,张嘴作喘息状,似乎难耐高温溽暑炎热,将月亮误当成了太阳,见日恐惧,不觉喘息连连,憨态毕现。
宋代铜镜制作达到了一个历史高峰,工艺精湛,用故事做铜镜主题纹饰是当时的常见做法,题材包括历史故事、人物故事、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等,如唐王游月宫、许由巢父、柳毅传书、王质观弈、宁戚饭牛、童子攀枝、双鱼双龙等等,都是民间耳熟能详的传说故事。这方铜镜制作细腻精良,画面恢宏大气,形态美观大方,包浆光洁,纹饰布局疏密有致,繁复而不杂糅,富于层次感,显得清晰秀雅,尽管已经历了上千年的岁月沧桑,仍厚重端庄风韵不减,散发出一缕浓郁的生活气息。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铜镜虽然早已完成其使命,但其所传承的人文内涵,留给后世丰厚的积淀。这枚“吴牛喘月”铜镜的主题鲜明突出,富于生趣,不禁令人想起诗仙李白“六月南风吹白沙,吴牛喘月气成霞。水国郁蒸不可处,时炎道远无行车”的诗句,对古时的酷暑情景浮想联翩。细细品味,它所蕴含的故事情节,更是给铜镜平添了几分深沉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