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5日 星期日
1500余辆极星牌车由上海南港码头出口 洋山港今年以来接卸进口LNG超200万吨 市民捐赠“八一三”淞沪会战史料文献 病人一看见他,心里就踏实了 缅怀英烈,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第2版:要闻 2023-08-13

病人一看见他,心里就踏实了

——瑞金二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马龙飞

马龙飞医生为社区居民诊治 本报记者 周馨 摄

大医,治未病。市民如果在社区就可以无病防病、小病早治、大病防残,那该多好。过去14年来,在黄浦区瑞金二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1岁的马龙飞医生一直努力成为这样的全科医生——病人一看见他,心里就踏实了。

“群内服务”很热心

马龙飞和他的团队建了多个微信群,群里共有3600多个病人。在“这组”微信群里,病人们见证了全科医生的服务“零距离”。

2017年,瑞金二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始探索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马龙飞成为明德团队的团队长。他每天下班后,就带着听诊器、血压计上门为社区居民服务,共签约居民1194人。

签了约,怎么才能打破时空限制,做到签而有约?微信群,用起来!碎片化时间里,他跟居民在微信群里“见面”。不光解答问题,马医生还在微信群里发起了一系列健康教育活动,为居民普及预防保健知识和健康生活方式。通过那些健康小贴士、专业文章和在线讲座,逐渐提升了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在微信群里,马医生和团队还提供多学科联合服务。如果一个学科的医生无法解答清楚居民的问题,其他学科的医生就来补充、完善,尽可能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就这样,马龙飞医生担任“群主”的微信服务,让签约居民切切实实享受到了“零距离”服务。目前,马医生添加居民微信好友达3621人,互动数超10万次,实际解决居民问题2000多个。

“拔管创新”很暖心

92岁的王老伯留置导尿管两年,经常出现尿路感染和血尿,曾在几家医院尝试拔除导尿管都不成功,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马龙飞医生主动上门评估,采用新方案,一次性拔管成功,解决了长期困扰病人的大问题,病人家属连连说:“真是太了不起了!”

常规拔管法是用注射器抽净导尿管气囊内空气或液体,直接拔除尿管。但由于前列腺、尿道术后患者需长时间留置导尿管,气囊受尿液腐蚀和尿液结晶体附着,可能导致拔管失败,患者十分痛苦。

辖区里,老年人留置气囊导尿的情况比较常见,如何才能避免拔管损伤,降低患者痛苦。马医生是如何做到成功拔管的呢?原来,他查阅了大量国内外文献,独创“导尿管自行脱落+提前口服药物”方案,极大提高了拔管成功率,让众多患者受益。

“精准医疗”很贴心

马医生常说,医学知识更新日新月异,保持强烈的求知欲,磨炼治病救人的真功夫,才能造福患者。

辖区老龄人口占比高达40%,有16840位高龄老人。一个挑战出现了:如何精确排摸老年群体,划分为重点、次重点和一般人群,提供精准化的医疗服务。马龙飞的做法是——汇集辖区内居民的健康档案、就诊记录、临床诊断和药物使用等重要信息,利用这些数据构建了人群分类模型;借助AI技术,对分类后的居民进行AI电话健康宣教;通过深度数据挖掘完善模型构建,协调中心建立了快速预警机制,真正做到无病防病、小病早治、大病防残。

马龙飞医生通过一系列好用、管用的创新实践,让患者和家属信服。近年来,他荣获了2019年黄浦区第二届医务工匠、2021年黄浦区第二届“十佳家庭医生”、2022年度中国社区卫生协会“新冠疫情防控中表现突出的社区卫生工作者”等荣誉。

本报记者 姚丽萍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