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译友
余暇偶尔翻到了《行走中的阅读——城市慢行记》,顿时被书中上海的街巷、市井、建筑、百姓琐碎生活等城市细节,以及上海独有的城市烟火气吸引,心被轻轻拨动。
在《粉红色的“饨门”》一文中作者写到,说起这里的特色,爷叔会给你推荐他家那个“会下蛋的狮子头”:“阿拉这里的狮子头是肉糜里裹着蛋黄的。”来得巧的话可以看到这里的狮子头被一个个排列在长方形的大铁盘里,咀嚼的时候,碎蛋黄偶尔会从齿间的肉糜中钻出来,打破了单一肉味的沉寂……读着,心被灵动的文字牵动着。
一座城之于每个人,都有熟悉的马路、熟悉的巷子、熟悉的建筑、熟悉的街坊邻居、熟悉的小吃、熟悉的味道。在这本书中跟着作者的笔触,上海的咖啡店、阳光小院、阁楼上的那只橘猫、邻家书屋、街角气息,那些个构成城市生命体的有趣、有温度的城市元素跃然纸上,又直抵内心。
在书中慢行,读者时而是这座城市的导游,时而是个吃货,时而是自豪的“城主”、店小二,时而是安静的书生,时而是这座城市的考古队长,时而是某座建筑的主人。
谁说不是呢!每天晨起沪上空气中弥漫的第一缕咖啡香如同固化了的开心“晨练”,街头巷尾的咖啡吧早已是沪上一道风景,咖啡文化已经融入了这座城,成为上海文化基因的一部分,给人们带来清新、优雅、时尚和愉悦,咖啡近乎成了上海的“代名词”。
在这座城,建筑随处可阅读。南昌路雁荡路口,打眼望去有一个“玉树临风”所在——中华职业教育社旧址,这座多边形、鲜明的欧式古典主义设计风潮的建筑,“劳工神圣”“双手万能”的楼顶设计标识格外醒目。黄炎培联合蔡元培等知名人士在上海创立的这座建筑,有着许多耐人寻味的故事,它还是上海市首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独特的建筑扮靓了附近一大片街区。
同在南昌路的南昌大楼,1933年兴建,它原名叫阿斯屈来特公寓,是典型的装饰艺术派风格建筑,严明的轮廓、特殊的几何形体、金字塔状的台阶式构图,独特经典别样,有一点新古典兼现代主义风尚,由名不见经传的外籍建筑师列文设计。1994年,南昌大楼入选第二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南昌大楼的故事,早已缱绻在历史烟云中……
人文可感受,建筑可阅读,在阅读中,百姓喜好,海关大楼的钟声,以及南京路步行街那说不清楚道不明,但又确实在、唯有南京东路独有的潜质和气息,是那一抹熟稔于胸的这座城市的烟火气,也是这座城市独有的魅力。
上海每个区域、每个街道、社区都有家门口的“小而美”。上海的美、上海的暖、上海的好就在这座城市的一个转角、路边、公园一隅,就在弄堂熟悉的上海话中,探索城市肌理,阅读城市底色,体味海派文化,感受城市烟火气,这就是读这本书的真正意义,这就是上海的魅力所在!
爱上海,爱这座时尚之都、魅力之都、温暖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