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与庄泳、徐莉佳一起看亚运
庄泳探班中国游泳队,覃海洋化身小迷弟
徐莉佳(左)与张雨霏合影
扫码看视频
中国首位奥运会游泳冠军庄泳,应该是杭州亚运会“最大牌”的记者,连汪顺都成了她的“小迷弟”,求合影。
中国首个奥运会帆船冠军徐莉佳,则是杭州亚运会最敬业的记者之一,除了给亚帆联做英文报道,她一天还要跑N个赛场,只为了呈现第一手鲜活资讯。
昨晚,两位奥运冠军“合体”现身跳水赛场,为新一代跳水健儿陈芋汐和全红婵打Call。
我的亚运情
一晃33年,1990年北京亚运会上,庄泳一举夺得4枚金牌。当时的记忆早已模糊,她说:“我这人喜欢朝前看,‘泳’往直前嘛。”不过,她还是翻出了4枚金牌,和丈夫沈坚强开玩笑道:“谁叫我比你少1块金牌,当年亚运会的风头,还是你比我大。”
徐莉佳有两枚亚运金牌,第一枚来自于2002年釜山的帆船OP级女子赛事,当时她年仅15岁,从此开启她的奥运梦想。四年之后的多哈,她站上了激光雷迪尔级公开组冠军领奖台,当年假小子的模样,让人误以为她是和其他参赛者一样的男选手。原来,10个国家都派出了男选手参赛,唯有徐莉佳一位女性。
我的观后感
为香港有线电视台担当解说员,庄泳笑言那是重操旧业。因为她退役后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当主持人和记者,曾赴曼谷亚运会采访游泳赛事。这次在杭州,看到中国泳军的后备力量如此强大,庄泳情不自禁地跟着观众一起呐喊。“时代在进步,当年我们没有电子发令枪,训练中没有水下系统,也没有手段给我们精准地分析肌肉类型。”庄泳说,“我是有点羡慕他们的。但无论我们老一辈,还是新一代,中国运动健儿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赛场上敢于拼搏、永不放弃。”
徐莉佳这次的身份是亚洲帆船联合会的技术官员,制作帆船每日英文报道。帆船比赛结束后,徐莉佳奔赴各个赛场,一来做个人的自媒体,二来也是想和观众们同频共振,感受更多项目不同的魅力。
从乒乓球到跳水,从田径到足篮排,徐莉佳感慨:“现场气氛太燃啦!”灯光、音乐,创新无处不在。与此同时,观众们更懂体育了、更热爱体育了,这令她很是欣慰,“也激励了我自己,做更专业、更快速的报道。”
我的真祝福
庄泳探班中国游泳队,覃海洋、汪顺、张雨霏顿时化身小迷弟、小迷妹,“庄姐姐,以前只在电视和书里见过您,现在终于见到真人了!”庄泳却摆摆手,“今天,我也要当一回追星族,你们的青春和活力,感染了我。”教练崔登荣依然低调,庄泳向沈坚强的师弟跷起大拇指,“优秀运动员未必能成为优秀教练,崔教练在这个岗位上坚守这么多年,我真心佩服。”
观摩围棋比赛,庄泳一不小心见证了历史——女团夺冠。尽管男团遗憾摘银,但她依然给当初在国家体育总局经常遇见的“小昊昊”打气:“常主席,中国围棋队已经在亚运会创造了最好成绩,忘掉眼前烦恼,我相信中国围棋协会在你的带领下,明天更美好。”
我的后辈们
昨晚,离开杭州前,庄泳抽出时间,一定要去“小莲花”观看一次跳水比赛。“我也是第一次听说‘水花消失术’,今天终于见到了。”坐在看台上,她拼命鼓掌,想起了自己有一次训练,教练让她上十米台跳水,如果跳下去,就可以不训练。足足犹豫了2小时,庄泳最后还是不敢跳,默默去训练。“我还是胆子小。”
徐莉佳坦言,自己有一点小私心,她希望陈芋汐能一圆女子单人10米台的亚运金牌梦。不过,最终全红婵的表现更胜一筹。“看得出来,两人之间是良性竞争,赛后陈芋汐给全红婵大度鼓掌。这就是体育的魅力,有赢有输。”徐莉佳点评道。
比赛结束,庄泳和徐莉佳才不约而同地发现,原来,上海水上项目的老中青三代,齐聚在这里。前赴后继,不断在水中创造历史,上海体育的“她力量”,是如此动人。
特派记者 陶邢莹(本报杭州今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