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克
诺贝尔文学奖名单如期公布,是约恩·福瑟,挪威作家。有人为自己不知道约恩·福瑟的名字而难过,为自己没看过约恩·福瑟的书而不舒服。其实不必,因为“英国人也不知道他是谁”。当然这没什么可以骄傲的。只能说明自己不是见多识广的人,自己不是读书多的人。话又说回来,谁还记得去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谁?热点过去就过去了。普希金从来没得过诺贝尔文学奖或者这奖那奖,然而他的诗句有时自己就会从黑暗中跳出来——“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骗了你难道你还要骗回去?绝对不能。不知道就去了解,没读过就去读——这才是真正应对无知的方式。没兴趣另当别论。
约恩·福瑟写过不少小说,比如《红,黑》《船库》,但是他的名声主要是靠戏剧获得的,因为他的戏剧到处都演,几乎是欧洲演出最多的,还被译成了四十多种语言,中文当然也在其中。《有人将至》是他的名剧,中国人排演过,我没看过,赶紧闭嘴。
我私下瞎猜,约恩·福瑟的影响主要是在戏剧圈子里。英国人喜欢戏剧是出名的,但是对约恩·福瑟的戏《我是风》,“礼貌但温和”。这是评论家安德鲁·迪克森观察到的。他还说有的观众和评论家对这个戏感到困惑,甚至说:“我不知道我是否能够理解约恩·福瑟的戏剧。”其实理解不理解不重要,《我是风》已经伫立风中。约恩·福瑟本人对接受与否的态度深得我心。他借哈罗德·品特的话说,我的戏不是缺乏沟通,而是沟通太多。然后他说他自己也会这么说的。这是骄傲,当然这也是说他对渠道的建立并不热衷,就更别提昆德拉常说的媚俗或者刻奇了。不考虑读者往往意味着更大的开放性。当然这也不是什么挑衅。
看过一点儿关于约恩·福瑟的皮毛,我倒是有兴趣看他的戏。但是什么时候才能看到,我有点儿小小的悲观和期待,比如我特别想知道他的《死狗》究竟是怎么呈现的。
约恩·福瑟喜欢写东西,十二岁的时候就开始了,所以积累了一大堆作品,无论是小说,戏剧和散文。所以我劝想写东西的人还是趁早。从十年前开始,约恩·福瑟就经常出现在诺贝尔文学奖的议论名单里。可能因为总是听到这类信息,约恩·福瑟自己反而非常平静。他认为还是把奖给老作家吧。言下之意他还年轻。他还说,当这个奖不再影响你的写作的时候,你就会得到它。果然,约恩·福瑟得奖了,也许恰恰说明这个奖对他的写作没有影响。
约恩·福瑟获奖是“因其创新的戏剧和散文为难以言喻的事物发声”。“难以言喻的事物”包括人类吗?还是只涉及文学与艺术?它们似乎在生活之上,其实却包含在生活之内。
约恩·福瑟也写诗,所以我就找了两首看看。大多是清晰的短句子。比如“有个人在这里/然后消失/在风中/消失/向内/并且碰到了岩石的运动”(《有个人在这里》,再比如“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山就站在那里/然后山就站在那里/山就这样站在那里”(《山屏住呼吸》)。约恩·福瑟就站在那里,思考着并且对着这个世界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