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01日 星期六
幻觉真实与独特美学 百年默片仍受追捧的理由 让青春的生命自由绽放 艺术与生活“共栖”,成就城市的活力 艺术节,就是文明为城市勾勒的笑脸 上海观众为何喜欢文献展
第12/13版:星期天夜光杯/文艺评论 2023-10-15

幻觉真实与独特美学 百年默片仍受追捧的理由

◆墨与茉

2023年10月14日,《杜巴里夫人》的2K修复版在上海大光明电影院与观众重逢。

一百年前,1923年6月13日,德国导演刘别谦的默片《杜巴里夫人》(当年片名译为《皇后末路》),在上海卡尔登影戏院(今长江剧场)公映,1923年10月在天津平安电影院公映。

光影再现,回味一个世纪前的时光,是今天的观众真正不想失之交臂的灵魂的碰撞。

恩斯特·刘别谦(Ernst Lubitsch)出生于德国柏林,1921年到美国好莱坞开始电影创作。他被评价为最有天赋的德国犹太人,同时是德国电影史上唯一的“美国导演”。刘别谦为Projection-AG Union工作,他导演的电影带有独特的个性,被誉为“刘别谦笔触”,是一种建立在轻佻琐碎之上的深沉而心酸的平衡。刘别谦在视觉上优雅的场面调度,叙事上的欲言又止、正话反说,建立了在好莱坞的影响地位。

刘别谦偏爱创作基于舞台剧形态的无声喜剧,他在1924年导演的《回转姻缘》中创作了温文尔雅的男主角。1925年,他导演了根据奥斯卡·王尔德同名戏剧改编影片《少奶奶的扇子》,著名的POV视角入木三分,被称作电影史上细腻无比的“刘别谦式触动”,影片从人物的表演到服装道具,香车宝马都极为考究,突破了默片创作的最大可能性。影片主演罗纳德·考尔曼和梅·麦卡沃伊的表演用微妙的眼神和手势,传达出人物举手投足的细致与微妙,以及对人情世故恰到好处的分寸拿捏。2023年4月,香港艺术中心重映《少奶奶的扇子》,特意增加现场乐队伴奏,令无数现场观众落泪。

刘别谦和茂瑙、弗里茨·朗并称默片时期德国电影三巨头,他们创作的默片为德国电影赢得了国际声誉和世界观众,展现出带有德国文化特质的美学特性。弗里茨·朗纪念碑式的《尼伯龙根》《大都会》(1926)堪称献给全世界观众的豪华巨制。1934年,弗里茨·朗拒绝了希特勒想要他领导德国电影产业的邀请,带着和米高梅公司一年期的合同去到好莱坞。在之后的1932年到1956年期间,弗里茨·朗拍摄了22部美国影片。

现实主义的幻觉论一度成为默片时代的主导美学,随着德国电影导演来到好莱坞创作,德国电影模式也深深影响着美国的电影风格。

随着有声影片技术的到来,默片时代的置景和灯光技术今天难以重现,现场音乐演奏消逝不再。因为要给声音预留感应带,加上录音设备的携带与移动局限,很多影片放弃了大全景的置景和拍摄,转向人物对白的重视。同时,电影制作和发行规模的不断上升,电影制作和音乐录制、无线电行业的需求性合作,推动了电影行业的产业化和市场化。

由于工业和技术的改变,经典的美学风格今日再难重现。今天,默片的重映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观众,这是一种对默片时代经典风格的欣赏,更是对默片技术创作的独特美学致敬。

读报纸首页